[发明专利]一种可塑形保健枕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16785.3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7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爱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塑 保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防治颈椎病的一种可塑形保健枕。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先表现为颈椎的生理性前屈消失、变直,甚至颈椎出现反屈,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扭曲狭窄而致病。可而分为: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型及颈型颈椎病。颈椎病种类虽然多,但是患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是颈椎退变,产生颈椎退变的原因是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患颈椎病人数逐渐增多,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痛苦大。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面,仅对有症状的脊髓型和严重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采取手术治疗。
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为:专利申请号CN201320306079.1,公告号:CN203280163U的一种可塑形保健枕。其结构是该可塑形保健枕主体设置为扁平的长方体状,长方体上部的棱部均设置为弧面过渡,棱角顶点均设置为球面过渡,长方体中部开设有背窝、颈托、头窝,背窝和颈托相贯,颈托和头窝相贯。背窝于左右方向上其底部设置为弧形,头窝于左右方向上其底部设置为弧形,颈托设置于背窝和头窝之间并呈部分球冠状且分别与背窝和头窝相贯。
不足之处在于:手术治疗法,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疗效欠佳、成本大,对医生技术要求高,且仅部分大医院能开展,而大部分医院只能做一系列检查,对颈椎病进行确诊,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1320306079.1及公告号:CN203280163U所述的一种颈椎保健枕,不能保持与所有人的生理曲线一致,同时也不能保持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相匹配,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患者有牵引矫正的不舒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塑形保健枕,使其适合所有正常人及所有不同程度病情的颈椎病患者,并对颈椎病有防治作用,在矫正过程中无痛苦更舒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塑形保健枕,包含:肩胛枕、颈枕;颅枕、枕芯、气囊、气管、充气球和枕套;所述肩胛枕设置在颈枕前部;所述颈枕位于中部;所述颅枕设置在颈枕的后部;肩胛枕、颈枕和颅枕采用一体化成型设计,并与人体仰卧位时肩胛、颈部、后脑部的正常生理曲度一致;所述气囊置于保健枕底部,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一充气球相连;所述枕套套设在肩胛枕、颈枕、颅枕、气囊的外面;所述颈枕中部有横向1/3圆弧形凹槽,可容纳枕芯;所述枕芯从枕套的外面直接置放在颈枕的圆弧形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肩胛枕、颈枕和颅枕采用材质为聚氨酯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枕芯为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枕芯材质为可塑形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枕芯包含:枕芯套和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可为泡沫粒子或决明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适合所有正常人及所有不同程度病情的颈椎病患者,仿生设计减轻了椎对脉及颈神经的压迫,对颈椎病有防治作用,尽量避免了高风险的后期手术治疗,更为明显的是在使用或矫正过程中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塑形保健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 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肩胛枕;2、颈枕;3、颅枕;4、气囊;5、气管;6、充气球;7、枕套;8、颈凹;9、肩挡; 10、颅凹;11、枕芯;12、枕芯套;13、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爱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爱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6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