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传送可钻式水源井堵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5688.2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朱颖超;姚艳华;周宏;刘志刚;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6 | 代理人: | 褚贵良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传送 可钻式 水源 堵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井修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传送可钻式水源井堵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行各业对地下水的开发越来越多,深水井建设不断增加,这些水井井龄大多都有数十年。日常使用过程中水井套管出现漏点,使正常水井发生涌砂、出咸水、水质串层等问题。目前水井堵漏一般用吊车配合,用钻具或油管传送钢制衬管至漏点位置,靠膨胀橡胶膨胀进行堵漏。用钻具传送,传送速度一般为200米/小时左右,传送速度慢,因而只适合800米以内的堵漏,深度超过800米,会造成膨胀橡胶在没传送到设计位置时便进行了膨胀,因而无法实现超深井堵漏。同时现有堵漏方式属于一次性堵漏,若干时间后一旦在原漏点之下出现新的漏点或筛管出现问题,钢制补贴管磨铣困难,且在磨铣过程中容易损坏水井原套管,使该井的再次修复作业很难进行,最终可能导致该水井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传送可钻式水源井堵漏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提高了传送速度,能够实现2000米以内不同深度水井堵漏,能够对水井进行重复作业,达到了同口水井可多次堵漏修复作业的目的,增加了修井成功率,延长了水井的使用寿命,降低修井劳动强度,减少修井成本。克服了现有水井堵漏方法不能实现超深井堵漏,不能进行多次重复堵漏修复作业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传送可钻式水源井堵漏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一、根据问题水井的涌砂、出咸水情况,用测井车配合井下电视找出问题水井的漏点位置,确定漏点的破损情况,同时要测出问题水井的井径大小;
二、根据问题水井井径大小、漏点的破损情况制作可钻式补贴管,可钻式补贴管包括基管,基管上均匀间隔套装有多个膨胀橡胶,膨胀橡胶两端均设有塑料挡箍,塑料挡箍邻近膨胀橡胶一端设计有一圈水槽,在水槽外侧的塑料挡箍上设计一圈锯齿状凹槽,塑料挡箍和基管采用PVC-U塑料或PP-R塑料制成;
三、用测井车的电缆连接测井探管,测井探管由磁定位探管、井径探管、伸缩销和扶正器组成,磁定位探管、井径探管、扶正器顺次连接,伸缩销安装在井径探管上,伸缩销能够伸缩,可钻式补贴管套装在测井探管外侧,伸缩销伸出并插入可钻式补贴管内壁上的安装孔内,电缆传送可钻式补贴管,传送过程中速度保持在20-30米/分钟,传送到设计补贴漏点位置后,静候72小时,膨胀橡胶遇水后自然膨胀,可钻式补贴管上的多道膨胀橡胶膨胀后,使可钻式补贴管与水井井管固定成一体,此时水井漏点封堵完成,伸缩销收缩,提出测井探管,水井堵漏修复作业结束;
四、成功堵漏后,假如漏点之下出现新的漏点或滤水管出现问题,可以上修井作业机,用磨铣合金刮刀钻头把已有的可钻式补贴管清理干净,然后对该问题水井按照上述一、二、三步骤从下至上对每个漏点进行重新修复作业,同一水井可多次修复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测井车的电缆传送可钻式补贴管的方式,因而具有提高了传送速度,能够实现2000米以内不同深度水井堵漏的优点,能够对水井进行重复作业,达到了同口水井可多次堵漏修复作业的目的,增加了修井成功率,延长了水井的使用寿命,降低修井劳动强度,减少修井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测井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钻式补贴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电缆传送可钻式水源井堵漏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一、根据问题水井的涌砂、出咸水情况,用测井车1配合井下电视找出问题水井的漏点位置,确定漏点的破损情况,同时要测出问题水井的井径大小;
二、根据问题水井井径大小、漏点的破损情况制作可钻式补贴管4,可钻式补贴管4包括基管11,基管11上均匀间隔套装有多个膨胀橡胶9,膨胀橡胶9两端均设有塑料挡箍10,塑料挡箍10邻近膨胀橡胶9一端设计有一圈水槽,在水槽外侧的塑料挡箍10上设计一圈锯齿状凹槽12,塑料挡箍10和基管11采用PVC-U塑料或PP-R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5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