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触控玻璃的钢化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111857.5 | 申请日: | 2015-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1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 发明(设计)人: | 谢庆强;贺超;李华斌;李艳秀;林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7/03 | 分类号: | C03B27/03 |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44230 | 代理人: | 俞诗永,朱明华 |
| 地址: | 515000 广东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触控 玻璃 化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化领域中的可触控玻璃的钢化工艺,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可触控玻璃的钢化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可触控玻璃钢化工艺,其原理是离子交换法,具体方法是将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下的硝酸钾池中,促进玻璃表面的钠离子与钾肥槽内的钾离子交换,硝酸钾溶液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在420度左右热环境中会释放出钾离子(K+),钾离子(K+)会逐步取代玻璃表面的钠离子(Na+),分子体积较大的钾盐离子压迫玻璃表面增加它的抗冲击力。而硝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对所有的碱玻璃都有钢化作用,故硝酸钾基本是玻璃钢化的必需品。采用催化剂可以减低钾离子的释出温度,而现有催化剂在对可触控玻璃表面的离子交换效果上存在一些缺陷,一类催化剂可以大幅提高钢化工艺中离子交换速率,但在大批量量产时会出现玻璃表面钢化应力和钢化深度不均匀、不稳定的状况,波动幅度过大,造成约10%~30%不等比例的超规不良;另一类催化剂可稳定大批量量产过程中玻璃表面钢化应力值和钢化深度值,提高量产作业合格品率到95%,但相对钢化时间较慢,大大影响量产作业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压缩降低,因此上述两类催化剂在对钢化大批量量产工艺作业上均会不同程度的生产缺陷,而且目前大部分钢化工艺仅是强调强化层的强化应力和强化深度的提升,忽略了将强化层离子链结合的紧致程度,导致玻璃破碎后菱角锐度及碎片量都较大,钢化玻璃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钢化工艺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上述缺陷的、能够在显著提高离子交换速度基础上保证钢化效果均匀性和稳定性的、能够在形成玻璃钢化层的同时产生化学渐变渗透粘黏层,联接起内部分子结构,从而减少玻璃破裂后形成的菱角锐度及碎片的可触控玻璃的优化钢化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熔盐的制作:
a、上料前准备工作:将钢化炉、上料炉等内部完全清洁擦拭干净,将打碎成粉状的硝酸钾倒入钢化炉内,硝酸钾覆盖到钢化炉内一半以上的位置;
b、添加完毕硝酸钾后,升温炉温至400℃以上,范围为400℃~480℃,使硝酸钾完全熔化,然后将温度控制在400℃,恒温静置30~38小时;
(2)催化剂的添加:
a、将催化剂原料打碎成粉末状;
b、待上述步骤的恒温结束后,按所添加的硝酸钾重量的1%~10%加入催化剂;
(3)安全强化剂的添加:
a、将安全强化剂打碎成粉末状;
b、待上述恒温结束后,按所添加的硝酸钾重量的5%~15%加入安全强化剂;
(4)钢化液的制作:
a、按以上质量比添加完毕催化剂及安全强化剂的熔盐,恒温400℃静置24~48小时,使熔盐、催化剂、安全强化剂完全融化混合均匀后,形成钢化液;
(5)强化步骤:
a:将待强化的可触控玻璃基板先行置于温度为120~160℃的上炉预热槽内预热,时间20~40分钟;
b:将步骤a所得的可触控玻璃基板置于温度为320℃~380℃的钢化预热槽内升温预热,预热时间40~60分钟;
c:将步骤b所得可触控玻璃基板置于温度为380℃~480℃的钢化液中,浸泡1~10小时;
d:将强化完成后的可触控玻璃基板置于温度为280℃~350℃的钢化退火槽中,时间20~50分钟;
e:将步骤d所得可触控玻璃基板置于温度为30℃~80℃的退火槽中进行退火,时间20~50分钟,退火完毕后将强化玻璃基板取出。
所述的催化剂包括:K2O,ZrO2,Al2O3,K2CO3,Na2CO3,KMnO4;各组分重量比的:K2O:1~8份,ZrO2:2~10份,Al2O3:10~30份,K2CO3:40~60份,Na2CO3:2~10份,KMnO4:2~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18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