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1579.3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5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堀内哲;铃木和启;山本堪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2 | 分类号: | B62K11/02;B62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收纳箱的摩托车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座席的下方设有收纳箱的摩托车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图3、图5)。
如专利文献1的图1、图3、以及图5所示,踏板型车辆(1)(带括号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记载的符号,以下皆相同)包括物品收纳室(34)和侧收纳室(35L、35R),所述物品收纳室(34)在落座座席(28)的下方,支持在车体框架(2),所述侧收纳室(35L、35R)在该物品收纳室(34)的车宽度方向外方,朝车体框架(2)的外方膨出,且在车体框架(2)下方朝内方延伸。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侧收纳室(35L、35R)由合成树脂制的后车体(27)形成。为了确保位于落座座席(28)下方的物品收纳室(34)的收纳空间更大,在侧收纳室(35L、35R)部分,车宽度变大,引起大型化。
期望设有一方面抑制车宽度大型化一方面能增大物品收纳空间的收纳箱的摩托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7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设有一方面抑制车宽度大型化一方面能增大物品收纳空间的收纳箱的摩托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为一种摩托车,包括:
左右一对后框架;
收纳箱,支持在该左右一对后框架,收纳物品;
座席,设在该收纳箱的上方,驾驶者或同乘者落座;以及
后侧车身罩,在该座席的下方,覆盖车体的侧方;
上述摩托车的特征在于:
收纳箱包括设在左右一对后框架之间的第一物品收纳部,以及从该第一物品收纳部向后框架的车宽度方向外侧膨出那样设置、与第一物品收纳部连通的第二物品收纳部;
第一物品收纳部及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上面由第一部件形成;
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侧面及底面由第二部件形成;
该第二部件设有在后框架的外侧方垂下的垂下部;
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高度方向上下嵌合。
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第二物品收纳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后框架抵接。
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侧面沿着后侧车体罩配置。
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车辆俯视图中,收纳箱设有载置座席的环状的密封面;
第二物品收纳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朝密封面的内侧延伸。
技术方案5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收纳箱,设有座席锁定电缆导向部,对与座席锁定机构连接的座席锁定电缆进行导向。
技术方案6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第二物品收纳部设有从第二部件朝上方延伸的钩部。
技术方案7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安装在后框架、同乘者能搁脚的后踏脚部与第二物品收纳部相比,配置在车辆前方。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中,收纳箱包括设在左右一对后框架之间的第一物品收纳部,以及从该第一物品收纳部向后框架的车宽度方向外侧膨出那样设置的第二物品收纳部。并且,第一物品收纳部及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上面由第一部件形成,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侧面及底面由第二部件形成,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下嵌合构成收纳箱。即,通过上下分割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形成第二物品收纳部。再有,在第二部件,在后框架的车宽度方向外侧,设有向后框架的下方垂下的垂下部。
通过组合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这样二个部件构成,且在第二部件设有垂下部,能有效利用后框架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空间作为收纳空间。
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中,第二物品收纳部的底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后框架抵接。即,用后框架支持第二物品收纳部的底部的一部分,因此,能在第二物品收纳部搭载重物。其结果,物品载置性得到提高。
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中,第二物品收纳部的侧面沿着后侧车体罩配置。由此,能将第二物品收纳部尽可能地靠近后侧车体罩配置。结果,不会使得车体在车宽度方向大型化,能增大收纳空间。
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中,构成第二物品收纳部的底面的第二部件延伸直到密封面的内侧。即,第二部件安装为咬入到构成第一物品收纳部的第一部件。因此,与仅仅从第一部件侧方安装第二部件这样的结构相比,能提高第二部件的刚性。若第二部件刚性提高,则能在第二物品收纳部搭载重物。结果,物品载置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15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液舱横向支承结构
- 下一篇:上下脚踏老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