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109244.8 | 申请日: | 2015-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3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潘家宽;梁晓妮;覃稳梅;雷军强;龙福全;黄顺忠;莫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5G3/00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黎明天 | 
| 地址: | 5458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枝 栽培 凤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产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凤尾菇为真菌,肉肥味美。凤尾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凤尾菇含有生理活性物质,能够诱发干扰素的合成,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凤尾菇的生长环境要通常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营养:适于菌丝体生长的碳源是淀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果胶、纤维素、木质素、乙醇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酵母粉、酒石酸胺、硫酸铵、天冬酰胺、丝氨酸、丙氨酸及甘氨酸等。
2、温度: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为15~22℃,生长期为1.5周左右。
3、湿度:培养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50%~70%。
4、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凤尾菇在菌丝体阶段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耐受力较强,这时只要培养室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了。
5、光:凤尾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如果光线过强,子实体则变黑、僵化,有“灼烧”受害的现象。
国内专利数据库也公开了一些凤尾菇栽培技术,例如:
例如:【名称】一种凤尾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1310355450.8,【申请日】2013.08.15,提供了一种凤尾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基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原料制备而成:南瓜藤45-65、南瓜叶20-30、红薯藤30-40、红薯叶粉10-12、红薯粉10-15、麸皮8-10、蛋壳粉5-6、蒙脱石粉14-16、碳酸钙0.3-0.5、生石灰1-2、过磷酸钙0.5-1.0、缓释营养颗粒5-10;用此栽培基料栽培出的凤尾菇生物转化率高,营养更丰富,同时提高了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功效每公斤栽培基料的出菇比常规栽培料提高9-11%,生物转化率达95-120%,原料成本低。
再例如:【名称】一种稻草混合料栽培凤尾菇的高产方法,【专利号】CN200810177386.8,【申请日】2008.11.19,公开了一种稻草混合料栽培凤尾菇的高产方法,基料如下:稻草粗粉10-80%、葎草粗粉1-30%、玉米秆粗粉5-30%、玉米面1-8%、麸皮1-8%、玉米面5%、石膏粉0.5-3%、过磷酸钙2%、石灰粉1%。
可见凤尾菇的培养基料种类非常多,大部分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培养基主料;栽培过程包括制作培养基、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等多个步骤。但是又由于可培养基基料种类太多,各基料组分难以掌控,栽培出的凤尾菇质量也参差不齐,而且凤尾菇的生物转化率普遍较低,一般为35-45%之间。
又由于培养的凤尾菇品种原因,抗病性、抗虫性差,易发生死菇现象,虽然通过加强出菇管理、提高监控质量可以改善这一状况,但操作难度太大,从成本角度而言极为不取。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凤尾菇栽培技术,全面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目前凤尾菇抗病性、抗虫性差和生物转化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
本发明的桑枝栽培凤尾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培育:用凤尾菇孢子栽培出子实体;选取生长优异的子实体菌丝进行切片;对切片进行PDA培养,将培养后得到的菌丝作为为凤尾菇菌种。
b)培养基的制作:培养基配方如下:桑枝屑65-75份、棉籽壳20-30、丝瓜粉15-25份、豆饼粉15-25份、干羊粪2-5份、糖1-2份、石膏1-2份、益母草粉1-2份、金银花粉0.3-0.6份、膨化粉0.1-0.3份。
制作过程如下:称取相应量的桑枝屑、棉籽壳、丝瓜粉、豆饼粉、干羊粪粉混合为主料,将作为余料的糖、石膏、益母草粉、金银花粉、膨化粉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调整风尾菇培养基的PH在7.5-8.5之间;
c)配料装袋:将步骤b所得的培养基配料装进培养基料袋,塑料膜封盖。
d)配料灭菌:将配料装袋经过灭菌工序,要求微生物洁净度达到万级水平。
e)接种:把凤尾菇原种接种到栽培袋的表面并将袋口封好。
f)培菌:接种后,将菌袋置于室温下,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下培养。
g)出菇管理:播种30-40天后开设散射光孔,每天通风3-5次,并喷以少量的水,保持料面湿润;待子实体生长发育至八、九成成熟即可采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象州县科学技术局;,未经象州县科学技术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9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储水功能的可移动组合花箱
 - 下一篇:利用桑枝屑种植灵芝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