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压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7874.1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7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野边大悟;佐藤亮次;林和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G01R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贺月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器 电池电压传感器 电压转换装置 输入电压传感器 电抗器电流 升压操作 输入电压 电流传感器 电压传感器 电池电压 检测 推定 判定 电池 配备 | ||
本发明涉及电压转换装置。本发明旨在不停止转换器的升压操作的情况下,在电池电压传感器与转换器的输入电压传感器之间针对异常进行区分。电压转换装置被配备电池、转换器、电池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转换器的输入电压VL的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抗器电流的电流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不停止转换器的升压操作的情况下,基于根据电抗器电流计算的VL推定值、转换器的输入电压VL以及电池电压VB,判定是电池电压传感器还是输入电压传感器异常。
相关申请信息
本申请要求2014年3月14日提交的编号为2014-051005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在此纳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升高从电池提供的电压、并将该电压提供给负荷的电压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一种使用升压电路升高电池电压以将该电压提供给负荷 (例如,电动机)的负荷驱动装置。这种负荷驱动装置例如被安装在诸如混合动力自动车(automobile)和电气自动车(包括燃料电池车辆)之类的电动车辆上。
在此方面,编号为2006-288163的日本专利公开描述了一种技术:在包括电池、升压电路、用于检测电池电压的电池电压传感器、用于检测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的输入电压传感器、以及用于检测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传感器的负荷驱动电路中,通过比较传感器检测到的三个电压值来判定哪个电压传感器异常。
在上述专利文献描述的技术中,利用在使升压电路停止升压操作时,这三个电压值理想地相等的理念,基于各个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值之间的差异对每个传感器执行异常判定。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描述的技术中,当执行判定以在各个电压传感器当中针对异常进行区分时,需要停止升压电路的升压(或增压)操作。因此,此技术的问题在于:为了执行传感器异常判定,需要停止升压操作,从而导致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所驱动的负荷的动力性能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停止升压电路的升压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在电池电压传感器与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传感器之间针对异常进行区分的电压转换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压转换装置被配备:电池;升压电路,其能够升高从所述电池输入的电压;电池电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电池电压;输入电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压;输入电流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升压电路的输入电流;以及控制单元,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检测值被输入到该控制单元,并且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升压电路的升压操作,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不停止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升压操作的情况下,基于根据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输入电流计算的输入电压推定值、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电池电压,判定是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还是所述输入电压传感器异常。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压转换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输入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与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相对于所述输入电压推定值的差异的绝对值之间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具有较大差异的电压传感器异常。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电压转换装置中,代替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或所述输入电压传感器中被判定为异常的一者,优选地使用另一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继续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升压操作的控制。
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电压转换装置,当对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和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输入电压传感器执行异常判定时,不停止所述升压电路的所述升压操作,因此,被提供给负荷的电力不会不足。因此,可在不影响负荷的动力性能的情况下,在所述电池电压传感器与所述输入电压传感器之间针对异常进行区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压转换装置的电动机驱动单元的整体示意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当转换器的上臂被接通时的电流流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7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