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5497.8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7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聂萌;包宏权;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0 | 分类号: | G01L1/20;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4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压阻式 压力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压力传感器包括玻璃基板(1)、自检测电极(2)、硅衬底(3)、腐蚀停止层(4)、外延单晶硅层(5)、压阻条(6)、钝化层(7)和金属引线(8);
硅衬底(3)中设有真空密封腔(9),硅衬底(3)的下部和玻璃基板(1)通过阳极键合,腐蚀停止层(4)生长在硅衬底(3)的上方;真空密封腔(9)的底面为玻璃基板(1)的顶面,真空密封腔(9)的顶面为腐蚀停止层(4)的底面;自检测电极(2)连接在玻璃基板(1)上,且自检测电极(2)位于真空密封腔(9)中;外延单晶硅层(5)生长在腐蚀停止层(4)的上方,位于真空密封腔(9)正上方的腐蚀停止层(4)和外延单晶硅层(5)形成可动敏感薄膜层(10);非位于真空密封腔9正上方的腐蚀停止层4和外延单晶硅层5构成不可动敏感薄膜层(12);在外延单晶硅层(5)进行磷离子轻掺杂,形成压阻条(6);与压阻条(6)相连的外延单晶硅层(5)区域进行掺杂,形成磷离子重掺杂扩散区(11);钝化层(7)覆盖在外延单晶硅层(5)表面,钝化层(7)中设有电极引出孔;金属引线(8)的下部伸入钝化层(7)的电极引出孔中,与磷离子重掺杂扩散区(11)形成欧姆接触;压阻条(6)通过金属引线(8)相连,构成惠斯通电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蚀停止层(4)由氧化硅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钝化层(7)由二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组成,二氧化硅层生长在外延单晶硅层(5)和氮化硅层之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压阻条(6)位于可动敏感薄膜层(10)中,且位于外延单晶硅层(5)的四周边缘的中心处。
5.按照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引线(8)位于不可动敏感薄膜层(12)中。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检测装置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双面抛光的硅衬底(3)一面热氧化生成一层二氧化硅作为腐蚀停止层(4);
第二步:在腐蚀停止层(4)上外延一层单晶硅层,作为外延单晶硅层(5);
第三步:在外延单晶硅层(5)选择性地进行磷离子轻掺杂,形成压阻条(6),在与压阻条(6)相连的外延单晶硅层区域进行掺杂,形成磷离子重掺杂扩散区(11);
第四步:在外延单晶硅层(5)表面生长二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作为钝化层(7),光刻钝化层(7)中,形成电极引出孔;
第五步:在钝化层(7)表面溅射金属,光刻图形化,形成金属引线(8),金属引线(8)通过钝化层(7)中的电极引出孔与磷离子重掺杂扩散区(11)形成欧姆接触,压阻条(6)通过金属引线(8)相连,构成惠斯通电桥;
第六步:在硅衬底(3)的另一面进行各项异性刻蚀,形成空腔;
第七步:在玻璃基板(1)上溅射一层金属,作为自检测电极(2);
第八步,将硅衬底(3)和玻璃基板(1)进行阳极键合,形成真空密封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54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膜干涉表面摩擦应力测量方法
- 下一篇:锚杆受力测试装置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