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净距立体交叉隧道环形导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4292.8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0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许庆君;赵金祥;韩顺学;陈海军;金龙;金毓红;张明武;丁宁;隋成文;唐贞锋;铁大禹;姚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207 | 代理人: | 杨华 |
地址: | 110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净距 立体交叉 隧道 环形 导坑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小净距立体交叉隧道环形导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新建铁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各种隧道工程的间距也因特殊地质条件或是诸多其他因素而变得越来越接近。当立体交叉隧道的近接距离小于等于4.24m时,施工安全压力极大,而且使支护施工难度增大,工程费用增加,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净距立体交叉隧道环形导坑施工方法,上部隧道采用双排超前小导管对仰拱围岩进行预支护,注浆液选用加入一定配比的的硅酸盐水泥,在交叉段近接围岩内部形成小导管和围岩组成的的承载拱,增强围岩整体性和强度,保证每一循环仰拱开挖时不出现超欠挖,有效防止下部隧道拱部围岩坍塌和变形;同时对交叉影响段及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为开挖和支护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确保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施工安全可靠,采用微差光面爆破,断面轮廓成型规整,有利于衬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超挖、欠挖工程量,保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小净距立体交叉隧道环形导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超前地质预报:对50m交叉影响段每5m进行一次掌子面地质素描,对围岩情况进行记录,利用凿岩台车在隧道开挖工作面钻取1m长φ42mm小孔径浅孔,钻取开挖掌子面后的岩石获得岩石样本,并对岩石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包括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回弹值、岩体弹性模量、软弱面剪切强度、初始地应力和二次应力场的测试从而获取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信息;影响段开挖进尺前采用TRT6000超前地质探测仪对交叉影响段50m范围地质情况进行预报,采集TRT数据并通过TRT配套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得P波和S波波速;
2)测量放线:采用激光导向和幻灯布眼,通过复合导线中线定位测量方法,将洞外控制网坐标引进洞内,由一个已知点出发开始测量,经过未知点,到达另一个已知点,然后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开挖面中线的导线坐标,然后通过中线坐标放出开挖面关键点坐标,并在掌子面上用漆绘出开挖断面轮廓线,最后按照钻爆设计准确标出炮眼位置,炮位误差不大于5cm;
3)拱部超前支护:交叉段拱部设置间距为0.3m,长4m的φ42mm的超前小导管对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注浆预加固,每根导管预留15cm焊接于格栅钢架上,仰角及外插角为8°;
4)上部环形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长3~5m,宽度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每循环开挖进尺0.8m与初期支护钢架间距保持一致,最大不得超过1m,上导坑矢跨比大于0.3,通过复式楔形掏槽进行掏槽眼,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利用光面微差爆破技术进行爆破,爆破过程采用爆破振动监测仪M20对产生的振动频率进行监测;
5)上部环形导坑初期支护:完成步骤4)后对开挖面初喷4cm混凝土,若掌子面岩石破碎或渗水情况严重则需喷射8cm厚C25混凝土进行封闭,支护结构采用φ6网眼间距20cm×20cm的钢筋网,架设间距为0.8m的全环格栅钢架支撑,然后施作锁脚钢管,钻设3.5m长1.2×1.2m系统锚杆并复喷厚C25混凝土达到25cm形成初期支护;
6)中下部环形导坑开挖:导洞高度为3~3.5m,左、右两侧开挖进尺错开2~3m,开挖前喷射7cm厚混凝土封闭上导掌子面, 中下部环形导坑采用光面爆破,振动速度在0.5cm/s以下;
7) 中下部环形导坑初期支护:中下部环形导坑支护方法与步骤5)相同,在钢架支护工序变化处设锁脚锚管,同时采用φ22mmU型钢筋将锁脚锚杆与格栅主筋呈45°角焊接,钢架之间通过设置φ22mm环向间距1m的纵向连接钢筋,钢架与钢筋焊接牢固形成网状整体;这样的连接方式使钢架稳定性提高,保证了两榀钢架间不会因受力过大而造成破坏,确保了钢架基础稳定。钢架之间通过设置φ22环向间距1m的纵向连接钢筋,钢架与钢筋焊接牢固形成网状整体;
8)核心土开挖:开挖前喷射7cm厚混凝土封闭上一循环掌子面,采用微差爆破方式爆破;
9)底部及仰拱开挖:仰拱循环开挖长度0.8m,周边眼布置在距开挖断面边缘0.2m处,周边眼装药量一般为为辅助孔的1/3~1/4,隧道底部采用周边孔光爆技术,并减小装药量增加炮孔数量,取辅助孔装药量的1/4,同时控制弱爆破短进尺的要求,控制隧底超欠挖不得超过25cm;
10)仰拱超前支护:仰拱进行超前双排小导管注浆,每排小导管呈等间距立体平行排列,小导管的末端与仰拱格栅拱架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4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