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副搁脚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3820.8 | 申请日: | 2015-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7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州;刘东东;李柱庆;曾昭勇;隆文赟;侯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25/00 | 分类号: | B62J2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副搁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配件,尤其是摩托车副搁脚。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到图5,传统摩托车副搁脚包括副搁脚支架5、搁脚限位片6及副搁脚部7;副搁脚支架5设置有第一安装口;搁脚限位片6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两个限位片限位孔61,在两个限位片限位孔61侧设置有限位片装配孔62,所述搁脚限位片6设置在第一安装口处;副搁脚部7具有第一主体部71,所述第一主体部71一端设置第一连接部72,所述第一连接部72上分别设置有副搁脚限位孔72a以及副搁脚装配孔72b,所述第一连接部72布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处,且限位片装配孔与副搁脚装配孔形成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设置销轴8,以将副搁脚部可转动地与副搁脚支架连接,且副搁脚限位孔与限位片限位孔配合形成限位孔,在所述限位孔的底部设置钢球91,在所述定位孔上部设置副搁脚压簧92,所述副搁脚压簧92底部抵紧所述钢球91,顶部抵紧限位孔顶部。
传统副搁脚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组成零部件多;(2)装配比较复杂:参见图2,首先,将钢球与压簧先装到副搁脚上,此过程中钢球与压簧保持压紧状态,否则钢球会掉出。然后,副搁脚与搁脚限位片用销轴一起组装到副搁脚支架上,此过程中搁脚支架、限位片和搁脚在穿销轴时对孔不太方便;(3)参见图3,传统结构的主体需要机加两个孔,一个装配孔,一个钢球的限位孔,故成本较高;(4)参见图4,由于钢球与搁脚限位片以及副搁脚支架与搁脚限位片之间始终会有装配间隙N,故搁脚始终会有晃动;(5)参见图5,由于钢球与钢片的长期接触摩擦,至少会有一个零部件生锈,图中示出了钢球运动轨迹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摩托车副搁脚,目的是使得副搁脚零部件较少,装配方便,安装后不易产生晃动,使用过程中不易生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副搁脚,含有搁脚支架、副搁脚、压簧以及限位块:
搁脚支架设置有安装口,搁脚支架通过安装口夹持固定在车架上;
副搁脚具有主体部,主体部一端设置连接部,连接部的端面上设置限位块装配口,连接部上并位于限位块装配口处沿着纵向设置装配孔,连接部布置在安装口处并位于车架的外侧,并通过设置在装配孔处的装配销轴可转动地与搁脚支架连接;
压簧设置在装配销轴上,并位于搁脚支架的安装口的顶面与连接部上表面之间,或者位于搁脚支架的安装口的底面与连接部下表面之间,用以撑紧副搁脚;
限位块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布置在连接部的限位块装配口处,且限位块背离车架侧与连接部连接,且穿设于装配轴销上,限位块后部靠近车架侧设置用于撑紧副搁脚的钩状结构。
进一步:上述副搁脚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
进一步:上述限位块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进一步:上述搁脚支架通过安装口夹持在车架上的空心的管状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组成零部件少。(2)装配比较方便:首先,限位块和副搁脚可以先进行部装;然后,把压簧和副搁脚一起用销轴直接装配到车架上。(3)副搁脚采用铸造工艺,一次脱模成型,只需要机加一个装配孔,故成本比较低。(4)由于副搁脚在打开和收拢的的时候,限位块与车架始终保持撑紧状态,故副搁脚装配到车架上后,没有晃动。(5)副搁脚与车架之间有尼龙材质的限位块,不会直接接触产生摩擦,进而不会导致车架漆层掉落而生锈,故长期使用后,车架不会生锈。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构造分解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副搁脚部的仰视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传统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示出了装配间隙。
图5为背景技术中的搁脚限位片结构图,图中示出了钢球运动轨迹。
图6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构造分解图。
图7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示出了压簧。
图8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副搁脚为打开状态。
图9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装配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图10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打开状态。
图11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处于收拢过程状态。
图12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的剖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图13为实施例中摩托车副搁脚俯视图,图中副搁脚为收拢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38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折叠车把
- 下一篇:一种容积可变的后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