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9218.1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2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亭;王永强;朱乾志;黄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10 | 分类号: | B62D33/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越野全轮驱动车受整车接近角、前轮驱动桥、14.00-20斜交轮胎(由于受恶劣路况、山区地形的限制,越野车通常使用14.00-20轮胎以增加整车的越障能力)、发动机及整车传动系统布置要求,整车高度普遍高于3150毫米,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整车的高度需要降低到3000毫米以下,并且整车高度越低整车的质心也就随之越低从而整车的越野性能就会越好。现有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前悬减震器总成6通过驾驶室底部连接支架18设置于驶室左立柱16的下端,这样使得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较高,导致其无法在特殊情形下使用,极大地影响了重型越野车的推广和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来降低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从而使得整车高度降低,方便越野车在特殊情形下使用的同时还增强了越野性能。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包括由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组成的前悬下支架总成、驾驶室翻转轴总成、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以及由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组成的驾驶室加强梁总成;所述前悬下支架总成设置于车架上,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半圆形槽内并通过盖板总成压合,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上端分别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的立梁的上端、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还包括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前端固定于前悬右下支架总成上、后端通过油缸连接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上。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还分别通过驾驶室左翻转轴连接支架和驾驶室右翻转轴连接支架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用螺栓连接。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用到的螺栓为带润滑槽的螺栓,起到润滑螺栓与橡胶衬套的作用。
为了避免驾驶室翻转轴总成与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刚性摩擦,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轴承总成。
为了缓冲整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对驾驶室翻转轴总成及驾驶室的冲击,减少对驾驶室的损害,所述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后端两侧圆孔内分别设置有橡胶衬套。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前悬左下支架总成和前悬右下支架总成的外侧上端均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可以限制前悬减震器总成因无法控制而甩出带来的危险,还可以缓冲对车架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上端分别通过减震器上连接支架固定于驾驶室左加强梁总成和驾驶室右加强梁总成的立柱的上端,所述前悬减震器总成与减震器上连接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器垫块和衬套II。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2个前悬减震器总成的下端分别与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两端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衬套I。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前悬减震器总成为螺旋弹簧减震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整车传动系统、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等布置不发生变化,只通过更改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降低驾驶室在底盘上的布置高度,从而降低整车高度,使得其可以在特殊情形下使用,有利于重型越野车的推广。
2、由于整车底盘不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因此整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极大地缩短整车的设计周期和试制成本。
3、本发明的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操作简单,且与驾驶室后悬连接装置一起将驾驶室做成四点悬浮状态,有效的降低了整车运动过程中底盘对驾驶室造成的冲击,降低了驾驶员及乘员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重型越野车驾驶室前悬连接装置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驾驶室前悬左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驾驶室前悬右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驾驶室翻转轴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驾驶室左、右翻转轴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带润滑槽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9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SAE赛车空气动力学套件
- 下一篇:砖瓦干坯装窑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