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采液压支架防漏顶防冒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8965.3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7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程龙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龙斌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支架 防漏 冒顶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煤矿综合机械化开采(以下简称“综采”)中的液压支架(以下简称“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架的顶梁、前梁及伸缩梁。
背景技术:
1.综采生产中,过断层或破碎顶板是主要难题之一,一是易发生冒顶事故严重影响生产,二是处理冒顶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2.目前操作上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带压移架,减少移架时顶板悬空时间;
3.目前支架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主要依靠伸缩梁和护帮板的作用,减少采煤机割煤时顶板悬空时间和提高煤壁抗压强度;
4.但是由于带压移架操作十分复杂,很难被大多数人所掌握。然而很多情况下,只要有一处操作不合乎带压移架要求,就会出现漏顶直至发展到冒顶,导致整个工作面无法正常推进。
5.而设备方面不足:
1)由于液压支架在前梁和伸缩梁范围内支护强度较弱,容易引起顶板失去稳定性而破碎和冒落;
2)更重要的是液压支架在顶梁、前梁和伸缩梁除侧护板以外的范围内,架间间隙较大,且缺少间隙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1.综采液压支架发生冒顶事故是顶板破碎、支架缺陷、间歇移架和移架操作中降架过大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2.顶板破碎是地质条件因素,要加固顶板则代价太大;
3.顶板破碎也与支架支撑力偏后有关,但受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运行的生产条件限制,支架支撑力很难前移;
4.间歇移架是采煤机割煤、移刮板输送机和设备检修时间都无法移架,移架不可能连续不断进行的生产特点决定的,无法改变;
5.降架操作是移架必须的一项操作,由于点多面广且操作人员较多,降架过大现象很难完全避免;
6.支架缺陷是指支架在顶梁、前梁和伸缩梁除侧护板以外的范围内,架间间隙过大且暴露面积较大,破碎顶板在该间隙处先出现漏顶,然后逐步发展成冒顶;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从解决支架设备缺陷入手,以防止漏顶开始,阻断破碎顶板从漏顶发展成冒顶;
2)在伸缩梁上加装一个拖曳板,随伸缩梁移动;
3)拖曳板覆盖伸缩梁或覆盖整个支架顶梁、前梁和伸缩梁;
4)拖曳板覆盖支架单侧或两侧,并预留连接孔;
5)拖曳板可用钢板或抗压塑料板;
6)拖曳板在与顶梁和前梁接触面处设置滑条,以减少拖曳阻力和保障侧护板动作顺畅;
7)软堵漏板(软的材料,但有一定强度,如胶带输送机的胶带)通过螺栓与拖曳板,或直接与顶梁和前梁上预留的连接装置相连;
8)软堵漏板安装在支架顶梁、前梁和伸缩梁一侧或两侧,从支架一侧过盈或两侧重缝对接,封堵住支架之间除侧护板以外的顶梁、前梁和伸缩梁范围的架间间隙;
9)软堵漏板和拖曳板可分段设置,以方便灵活维修;
10)软堵漏板封堵支架间隙,一可堵住碎矸石,二可不致在移架操作时发生捌卡;
11)本发明采用螺栓或预留连接装置连接方式,方便维修;
12)本发明在解决综采冒顶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减少粉尘污染和提高煤炭质量。
附图说明:
1.图1是液压支架伸缩梁伸出(图1a)和收回(图1b)原有技术状态;
2.图2是液压支架加装了本发明的伸缩梁伸出(图2a)和收回(图2b)技术状态;
3.图3是本发明对支架架间间隙实现了堵漏防冒技术状态;
4.图例说明:1-伸缩梁,2-前梁,3-顶梁,4-固定侧护板,5-活动侧护板,6-拖曳板,7-软堵漏板,8-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是一种煤矿综采液压支架防漏防冒装置,其特征是:
1)由软堵漏板7、拖曳板6组成液压支架防漏顶防冒顶装置(以下简称“装置”);
2)装置在伸缩梁1上加装拖曳板6;
3)装置在前梁2和顶梁3上延长伸缩梁拖曳板或直接预留连接装置;
4)将软堵漏板7通过拖曳板或预留连接装置,安装在支架架间除侧护板以外的间隙上;
5)软堵漏板7通过堵漏作用,提高支架对顶板的封闭性能,防止综采工作面漏顶和冒顶事故发生;
6)软堵漏板可以防止移架操作时发生捌卡,用螺栓或预留连接装置连接可方便维修更换;
7)伸缩梁上的软堵漏板随伸缩梁移动,顶梁和前梁上的软堵漏板随伸缩梁或移架操作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龙斌;,未经程龙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89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矿井通风等效面积的通风难易程度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拱桥式明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