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8761.X | 申请日: | 2015-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3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闫艳;李宁;周蓉;王一君;张可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06;C08J9/26;B01J20/285;B01J20/30;B01D15/08;C07D305/14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集 紫杉醇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别是一种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活性强、作用机制独特的抗癌天然药物。尤其是对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疗效,也可用于治疗肺癌、食管癌、生殖组织肿瘤、子宫内膜癌、淋巴瘤、膀胱癌等。然而,由于在自然界中含量低、难以获得、成本昂贵,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由于紫杉醇存在结构相近的异构体,导致分离纯化难度极大;紫杉醇本身还存在对热敏感,易水解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进一步开发含有紫杉醇的天然资源以及有效的富集紫杉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分子印记技术的模型由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提出的,以抗原作为模板来合成抗体,由此也可以认为分子印迹技术的出现得益于免疫学的发展。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高分子材料的技术,所制备的高分子材料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备的高选择性和特异性识别能力,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抗高压、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模拟酶催化、色谱分离、膜分离、药物分析、环境监测、仿生传感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应用。因此,采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分离富集材料,可以建立一套快速、准确、简便的分离目标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提供一种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利用这种分子聚合物与模板分子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的完全匹配,直接从红豆杉粗提物中分离富集紫杉醇,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安全、简便的紫杉醇提取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以丙酮溶剂为致孔剂、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步骤如下:
1)将模板分子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溶解在致孔剂丙酮溶剂中,混匀并搅拌2 h,然后加入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混匀并搅拌30 min,再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混匀并搅拌30 min,得到混合液;
2)将上述混合液氮吹脱氧4 min后密封,恒温65℃下水浴48 h,得到块状聚合物;
3)将上述块状聚合物烘干后磨碎,用分级筛进行筛选并保留30-60目的聚合物颗粒,然后将聚合物颗粒加入甲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并通过震荡去除未反应物,震荡时间为30min/次,震荡次数为6-8次,至HPLC检测未有模板分子,然后在温度为65℃下干燥,制得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所述紫杉醇、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6:3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的加入量为紫杉醇、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总质量的0.56%。
所述甲醇和乙酸的混合液中甲醇和乙酸的体积比为9:1。
一种所制备的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用于从红豆杉粗提物中分离、富集紫杉醇。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红豆杉粗提物中分离富集紫杉醇且专一性强、使用寿命长,特别是对于一些紫杉醇含量很低的天然产物,可实现快速富集纯化,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红豆杉粗提物中的紫杉醇的测试图。
图2为应用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红豆杉粗提物中的紫杉醇的测试图。
图中:(1)为红豆杉粗提物的测试曲线,A为测试值;(2)为紫杉醇标准品的测试曲线,B为测试值;(3)为粗提物经过分子印迹柱分离纯化得到的洗脱液的测试曲线,C为测试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可富集紫杉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以丙酮溶剂为致孔剂、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步骤如下:
1)将860 mg紫杉醇和50.8μL丙烯酰胺溶解在7mL丙酮溶剂中,混匀并搅拌2 h,然后加入570μ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混匀并搅拌30 min,再加入30 mg偶氮二异丁腈,混匀并搅拌30 min,得到混合液;
2)将上述混合液氮吹脱氧4 min后密封,恒温65℃下水浴48 h,得到块状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87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