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7229.6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任利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利萍 |
主分类号: | B03C3/09 | 分类号: | B03C3/09;B03C3/78;B03C3/4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收尘体与静电相结合的气体除尘器,属于除尘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工业粉尘是大气环境的污染源之一,传统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在气体除尘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有以下不足:1、传统静电除尘器对细微粉尘捕集效果不理想,当除尘室内气体流速超过设计值极易造成粉尘逃逸,引起排放超标。2、布袋除尘器虽然收尘效果好,但存在滤袋更换费用高和压阻高的缺点,造成用户运维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率除尘的气体除尘器。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气体除尘器,包括一除尘室及与除尘室邻接的净气室,所述除尘室与净气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用于气体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除尘室开设有一进气口,所述净气室开设有一出气口,所述除尘室内设置有至少三个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的迎风面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垂直,气体经过除尘室的进气口进入,并通过除尘单元除尘净化后从净化室的出气口排出;所述除尘单元包括一相互平行设置的积尘箱与放电极板,所述除尘器还包括伸入至积尘箱内的吹灰器,所述吹灰器穿过除尘室在积尘箱内作往复运动;
所述积尘箱为由孔隙面板组成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积尘箱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放电极板由电极及垂直均布于电极上的芒刺组成;所述 吹灰器包括集气罩、以及与集气罩通过吹灰管连接的吹灰阀,所述集气罩上开设有喷嘴,气流进入连接管后通过集气罩喷出对积尘箱进行吹灰;所述积尘箱内设置有导轨,所述吹灰器在积尘箱的导轨上移动。
优选地,所述净气室置于除尘室的上方或相邻侧面。
优选地,所述除尘室的下方可拆卸的设置有灰斗,所述除尘室底部开设有落灰孔,所述灰斗置于落灰孔的下方。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除尘单元之间的积尘箱与放电极板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的放电极板数量比积尘箱数量多设置一个。
优选地,所述积尘箱的一端通过积尘箱支撑梁与除尘室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用于吹灰器进入的通孔;所述放电极板的一端通过支撑绝缘子与除尘室底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进线绝缘子,所述进线绝缘子与净气室内的电源分配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孔隙面板为具有多孔隙的陶瓷、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芒刺成S形。
优选地,所述放电极板板长为100mm-10000mm,宽为100mm-2000mm,高为100mm-2000mm,厚度5-20mm。
优选地,所述集尘箱长为100mm-10000mm,宽为100mm-2000mm,高为100mm-2500mm,壁厚5-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通过设置的净气室,使得经过除尘后的气流可以经过净气室排出,不会受到再次污染,克服了除尘室内气体流速超过设计值和振打引起的粉尘逃逸。
2、除尘器的进气口与除尘单元的迎风面垂直,大大的增加了气流与收尘单元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收尘效率。
3、积尘箱具有多空隙结构,具有过滤效果,结合芒刺等静电吸附,除尘净化效率提高,且积尘箱的高空隙率降低了系统压阻,同时,采用矩形截面的积尘箱实用性更高,且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也相较于其他形状更大。
4、增加了对集尘箱的清尘装置,减少了二次扬尘,清收效果佳,延长了积尘箱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收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的壳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的除尘室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结构的除尘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的壳体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的除尘室构造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结构的除尘单元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的壳体构造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的除尘室构造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结构的除尘单元分布示意图。
1进气口、2除尘室、21后隔板、22左侧墙板、23右侧墙板、24支撑板、25上隔板、3出气口、4净气室、41顶板、42前墙板、5积尘箱、51积尘箱支撑梁、52积尘箱左侧板、53积尘箱右侧板、54积尘箱前板、55后板、56底板、6放电极板、61芒刺、62支撑绝缘子、63进线绝缘子、7吹灰器、71喷嘴、72吹灰阀、73吹灰管、74驱动器、8灰斗、81输灰管道、9直流电源,91净气室绝缘子、92电源分配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利萍;,未经任利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7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