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轮发电机转子引线绝缘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95262.5 | 申请日: | 2015-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田;潘延明;隋银德;石霄峰;胡春秀;杨涛;张洋;杨洲;施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10 | 分类号: | H02K1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发电机 转子 引线 绝缘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汽轮发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发电机转子引线绝缘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汽轮发电机转子引线由铜导体和绝缘材料组成,铜导体是由U型铜槽扣合而成,中空部分是引线的通风孔。转子引线是汽轮发电机转子的重要部件之一,引线绝缘的质量决定汽轮发电机能否安全运行。但是引线绝缘的质量往往不是由于绝缘材料本身的性能决定,而是由绝缘材料选择搭配及包扎与固化工艺决定。采用以往的方法制造引线绝缘,绝缘材料之间、绝缘材料与铜导体之间易存在气隙、易出现分层现象,而且在制造过程中胶粘剂易沿着铜导体接缝流入通风孔内,造成堵塞,严重的影响了引线绝缘的质量,很难达到引线绝缘设计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汽轮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消除引线的绝缘材料之间、绝缘材料与铜导体之间的气隙,解决分层及通风孔堵塞问题,为汽轮发电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引线绝缘制造的方法。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a.绝缘材料选择及包扎工艺:以1/2重叠缠绕的包扎方法在铜导体外面包扎1层宽度25mm、厚度0.05mm的聚酯薄膜粘带,以1/2重叠缠绕的包扎方法在聚酯薄膜粘带外面包扎1层宽度25mm、厚度0.18mm的玻璃丝带,以1/2重叠缠绕的包扎方法在玻璃丝带外面包扎7层宽度32mm、厚度0.14mm的有机硅玻璃云母带,以1/2重叠缠绕的包扎方法在有机硅玻璃云母带外面包扎2层宽度25mm、厚度0.25mm的玻璃丝带,包扎每种绝缘材料时,设备包扎张力均设置为45N,在包扎玻璃丝带和有机硅玻璃云母带时,每包扎1层后在其外表面刷1层胶粘剂,一边包扎一边刮去绝缘表面多余的胶粘剂;
b.引线绝缘加热:引线绝缘材料包扎完成后,将引线放入升降温速度可以调节的加热设备中加热引线绝缘,加热设备的升温速度设置为25℃/h,保温温度设置为130℃,保温时间设置为4h;
c.引线绝缘冷却:绝缘材料达到保温时间后,将加热设备的降温速度设置为25℃/h,降温停止温度设置为23℃,使引线绝缘在加热设备中降温,待引线温度降低至23℃时,降温停止,引线绝缘制造完成。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避免通风孔堵塞
引线通风孔由U型铜槽扣合而成,以往在引线绝缘包扎时,胶粘剂会沿着扣合接缝流入通风孔内而导致堵塞通风孔,本发明使用聚酯薄膜粘带将扣合接缝与胶粘剂隔离,有效阻止胶粘剂流入通风孔内。
2)消除气隙
本方法中包扎引线绝缘是在包扎张力可以调节的设备上进行的,在包扎张力的作用下,将绝缘材料之间、绝缘材料与铜导体之间的空气全部排出,使绝缘材料之间、绝缘材料与铜导体之间无气隙的紧密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引线绝缘的质量。
3)避免绝缘分层
在引线绝缘制造过程中,以往的方法对引线升降温速度没有提出要求,常常会因为温度突变导致引线绝缘分层,影响绝缘质量。本发明将引线放入升降温速度可以控制的加热设备中固化成型,该设备具有温度控制准确、升降温速度可以调节的特点,在固化过程中,能够保证引线绝缘的整体温度始终保持一致,避免因温度不均匀或温度变化过快而产生的分层现象。
4)提高绝缘耐热性
以往制造发电机转子引线时使用F级云母带,发电机长期运行时绝缘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是155℃,而本发明采用H级有机硅玻璃云母带制造引线绝缘,使绝缘能够承受的最高温度提升至180℃,有效提高了引线绝缘耐热性,为发电机在高温下运行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本项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引线绝缘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发生通风孔堵塞问题、分层问题,并排出绝缘材料之间、绝缘材料与铜导体之间空气,实现各种材料无气隙接触,保证引线绝缘质量,使其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汽轮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引线绝缘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汽轮发电机转子引线绝缘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制造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5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MS自适应滤波无轴承电机的不平衡振动位移提取方法
- 下一篇:电动机节能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