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石煤碱浸液中清洁提取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5082.7 | 申请日: | 2015-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30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恒;赵中伟;陈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6 | 分类号: | C22B3/46;C22B34/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煤 浸液 清洁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从石煤碱浸液中清洁提取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煤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含钒页岩,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纪以前的古老地层,其主要的构成矿物是石英,其次为粘土矿物和碳质,其中钒主要赋存于云母和伊利石等矿物中。我国石煤储量很大,但其中钒的品位较低,V2O5的含量普遍在0.13%~1.2%之间。
目前石煤提钒的工艺大致分为钠化焙烧法、酸浸法和碱浸法。钠化焙烧法的工艺适应性强,流程简单,投资少,但由于焙烧过程中产生含有氯气和氯化氢等气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所以这一方法已被严令禁止;酸浸法的优点在于能同时浸出石煤中的四价V和五价V,但酸法工艺的试剂消耗量大,设备防腐要求高,浸出时间长,同时产生大量废水,有些甚至需要添加氟盐来浸出钒,环境代价大;相对来说,碱浸法对设备防腐要求低,环境友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提钒浸出工艺。但由于石煤中含有大量的石英和云母,在浸出过程中大量的硅、铝以及部分磷进入到溶液中,导致后续的净化除硅困难,且难以过滤,除硅后液静置较长时间仍有胶体析出,不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针对这一难题,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从石煤钒矿中提钒的工艺(201210572650.4),采用可溶性钡盐沉淀钒来实现钒与硅的分离,解决了传统的碱浸液中硅钒分离的难题。但此法对于后续的钒酸钡沉淀处理过于繁琐,例如:采用盐酸将钒酸钡分解后又面临着钒与钡的分离,需采用萃取与反萃的手段来分离富集钒,操作复杂,废水排放量大;而采用碳酸钠分解钒酸钡后,钡的再生非常繁琐,需采用酸溶解碳酸钡、再添加碱来冷却结晶氢氧化钡,这一过程的酸、碱消耗量大,能耗高,产生大量含盐废水,环境问题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石煤碱浸液中清洁提取钒的方法,在保证高效浸出钒酸钡的同时实现钒与钡的分离,简化了石煤提钒工艺,实现沉钒后液中钒的回收和残酸的循环利用,大大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处理方法。
一种从石煤碱浸液中清洁提取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可溶性钡盐加入到石煤碱浸液中反应得到钒酸钡沉淀,液固分离后将沉淀洗涤干净,将钒酸钡固体加入到硫酸溶液中反应,固液分离后,得到含钒的酸性溶液和硫酸钡沉淀;
2)调节步骤1)所得酸性溶液的pH值,再加入氨水进行反应获得钒酸铵沉淀;固液分离后,用滤液和浓硫酸配制硫酸溶液,返回到步骤1)用于钒酸钡的浸出。
步骤1)中按液固质量比为1:1~5:1将钒酸钡固体加入到10~50wt%的硫酸溶液中。
步骤1)中将钒酸钡固体加入到硫酸溶液中在25~95℃范围反应0.5~5h,固液分离后,得到含钒的酸性溶液和硫酸钡沉淀。
步骤2)中用固体碱调节步骤1)所得酸性溶液的pH值。固体碱为(NH4)2CO3、NH4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步骤2)中调整后的酸性溶液的pH值范围为2~3。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高效解决钒与钡分离的难题,同步得到副产品硫酸钡;
2.革除了现有技术中酸法处理所需的萃取与反萃工序,简化了工艺流程;
3.大大减少了废水排放量,社会效益显著;
4.此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详细解释本发明,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氢氧化钡加入到石煤碱浸液中反应一段时间,液固分离后用去离子水将钒酸钡沉淀洗涤干净;将所得沉淀加入到2mol/L的硫酸溶液中,控制硫酸溶液中的SO42-和沉淀中的Ba2+的摩尔比为SO42-:Ba2+=2:1,在95℃下反应120min后固液分离生成的BaSO4沉淀,用(NH4)2CO3颗粒调整滤液的pH至3,加入氨水反应30min,固液分离后所得沉淀即为钒酸铵;将浓硫酸加入到滤液中配制成硫酸浓度为2mol/L的溶液,用于下一批钒酸钡的浸出。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50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