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门缓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4663.9 | 申请日: | 2015-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路长国;邵仁玉;陆琼晔;樊登柱;吴炜;严飞;刘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力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7/22 | 分类号: | E05B77/22;E05B81/06;E05B83/3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打开时防止碰撞事故发生的缓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驾车、乘车已成为现有最常见的出行方式之一,然而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经常会出现由于驾驶员,乘车人或骑车人(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的一时疏忽,出现撞门事件,如驾驶员或乘车人停车后突然打开车门,后方飞驰的汽车没有注意就会将车门撞飞甚至撞伤准备下车的人员,亦或者打开车门前没有仔细观察后方情况,导致后方的骑车人撞到突然打开的车门上,引起事故。同时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如果乘车人(尤其是不懂事的小孩)突然开门,也会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多汽车生产商在汽车设计时就在汽车车门上设置了儿童锁,防止乘车人随意打开车门,然而儿童锁只能在开门时手动设置,且儿童锁一旦开启就只能从外侧开门,非常不方便,而且如果车辆出现事故,乘车人就无法自主逃生,所以虽然车辆出厂时设计了儿童锁,在实际生活中他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为了进一步克服这种情况,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车门打开报警装置或警示装置,大部分都是通过在汽车门上设置探测传感器,一旦探测到开门动作就进行报警告知车内人员要观察旁边及后方情况,或者在车子外边装上红外传感器,一旦探测到车子外部有车辆通过就锁紧车门无法开启,这些装置对打开车门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准备开门的时候发出警报虽然可以起到提醒作用,但也容易吓到车内人员,同时如果在警报发出的时候就已经大开了门,还是存在安全隐患,针对第二种警示装置,通过外部传感器检测结合电气控制,一旦传感器失效就会导致车门无法打开,同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缓开装置,结合电气及机械控制,使得车门必须分两步打开,先打开一条缝以备观察后方情况,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完全开启,既不会完全限制车内人员的出入自由,又增加了下车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缓开装置,包括安装在车门侧面的锁止机构及门柱侧面的解锁机构,车门关闭时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解锁机构重叠,其中: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安装在车门内墙板的轴座,穿插在轴座内的拉板轴,并通过套在拉板轴上的扭簧进行限位,所述拉板轴端部连接弹性拉板,所述弹性拉板端部固定有滚珠,所述车门内墙板上固定有电磁铁及推板支架,推板支架上铰接有推板且推板位于电磁铁的铁芯前端,所述滚珠位于推板端部并随堆板推出而推出;
所述解锁机构包括安装在门柱内的自锁减速电机,设置在门柱侧面放置被推出的滚珠的凹槽,安装在凹槽上的滑台,安装在滑台上的挡板以及连接自锁减速电机与挡板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滚珠在凹槽内可上下滚动,所述挡板内侧边缘凸出滑台边缘并与凹槽之间形成限制滚珠的挡槽。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过摆臂销相互铰接的挡板摆臂及连杆,其中挡板摆臂一端固定在自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另一端通过连杆销连接在挡板下方。
所述挡板内侧下边缘部分遮挡凹槽,以防止滚珠从凹槽下方弹出。
所述凹槽呈倾斜条状设置,且上端一侧呈半圆设置便于滚珠落入。
还包括安装在驾驶座上的缓开开关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电磁铁及自锁减速电机。
所述扭簧一端卡在拉板轴与车门内墙板之间,另一端通过弹簧销固定在拉板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揭示的汽车车门缓开装置,将车门打开分为两个不连续阶段,使得乘客下车时需要经历一个半开状态,以便观察后方情况,只有当后方为安全状态时,通过驾驶员控制才可以完全打开车门,整个结构可以直接在车门上进行改装,方便实用而且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有锁止机构的车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装有解锁机构的门柱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缓开装置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缓开装置半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缓开装置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缓开装置人为解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力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力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46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