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94494.9 | 申请日: | 2015-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1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云峰;李虞锋;弓志娜;郭茂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3C17/245 | 分类号: | C03C17/245;C04B41/5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有机 大分子 材料 催化 制备 ito 纳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器件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备ITO(氧化铟锡)纳米线的方法。
【背景技术】
ITO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衬底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图形刻蚀特性,作为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已成熟的应用于水平结构的LED。在水平结构的LED中加镀ITO材料层,能使注入LED芯片的电流快速并且均匀的扩散,增加电子活跃性能,以达到提升LED光转换效率的目的。退火后的ITO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场发射的冷阴极材料。同时ITO材料对特定物质(比如乙醇)具有非常高的气敏特性,也可以应用于传感器领域。基于ITO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可见光的透过率以及特有的气敏特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纳米线结构由于其高的表面-体积比以及优异的电、热特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光电子、化学/生物传感器、能量获取/转换等领域。自1964年,气-液-固(VLS)生长机制被Wagner和Ellis发现以来,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方法,比如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等极大推动了纳米线的合成和应用。ITO纳米线不仅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性还保持了ITO体材料的高的透过率和导电性的优点,能被有效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等离子体和LED发光器件。对于制备ITO纳米线,目前常见的技术是基于VLS机理利用金属(金)作为催化剂进行制备[C.O’Dwyer,M.Szachowica G.Visimberga,et.al,Nature Nanotech.,4,239(2009)],这种方法具有温度高(800~900℃)、成本高和制作工艺较复杂等因素制约,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且在制备好ITO纳米线后如何有效和彻底地去除金属颗粒也成为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ITO纳米线制备中的相关难题,检索发现,不同ITO纳米线制备的方法已申 请的中国专利有:申请号为200610031534.6和200910024491.2。但通过分析可知,申请号为200610031534.6的专利申请仍然采用的是利用金属-金作为催化剂进行ITO纳米线的制备,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催化剂成本高和难以去除的问题;而申请号为200910024491.2的专利申请采用的是一种电子束蒸镀的方式直接制备ITO纳米线,要求对设备的控制工艺较苛刻,且制备的ITO纳米线长度只能在纳米量级(~100nm),形貌控制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方法通过在基板上涂覆聚苯乙烯小球,使其作为催化剂,直接利用电子束蒸镀方式,实现制备针型ITO纳米线长度达到微米量级(~2μm)的低成本及大面积制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衬底上制备聚苯乙烯小球阵列,用氧气进行ICP刻蚀对聚苯乙烯小球进行修饰;
对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衬底进行ITO蒸镀;
将蒸镀ITO完成的衬底浸采用氯仿浸泡或高温退火的方式去除残留的聚苯乙烯,得到ITO纳米线。
优选的,在衬底上制备单层聚苯乙烯小球阵列。
优选的,聚苯乙烯小球的直径为500nm。
优选的,进行ITO蒸镀时,衬底温度保持在280~320摄氏度,将衬底附着有聚苯乙烯小球的一面正对靶材,按0.08~0.1nm/s的沉积速率,沉积15~20分钟后,停止蒸镀,冷却后取出衬底。
优选的,ITO蒸镀时,聚苯乙烯小球处于熔融状态。
优选的,ITO蒸镀时,采用In:Sn=90:10的靶材;蒸发腔内真空压强小于5×10-4Pa。
优选的,所述衬底为石英玻璃片或GaN外延片。
优选的,高温退火工艺为:利用快速退火炉在570~600摄氏度下退火10~15分钟,去除聚苯乙烯小球。
优选的,高温退火时从室温升温至退火温度的升温速率为100℃/s,退火后的降温速度为80℃/s。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当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石英玻璃基片在温度280~320℃范围内时,聚苯乙烯小球处于熔融状态。当ITO靶材分子蒸气(氧化锡、氧化铟混合气体分子)在衬底上沉积时,处于熔融态的聚苯乙烯小球对ITO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和附着能力,高温ITO分子不断的在熔融态的聚苯乙烯小球内聚集,当达到过饱和时,便以结晶的方式向外析出,形成针状的ITO纳米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944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光缆用着色装置
- 下一篇:低拉丝温度低介电常数的玻璃纤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