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片、背光单元以及携带型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7872.0 | 申请日: | 2015-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9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中嶋宏纪;原田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和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7;F21V8/00;F21S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王玉玲,李雪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片 背光 单元 以及 携带型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片、背光单元以及携带型终端。
背景技术
关于液晶显示装置,普及的是从背面照射液晶层使其发光的背光方式,边缘光型、正下方型等的背光单元被装备在液晶层的下面侧。该边缘光型背光单元110通常如图6(a)所示,具备:在顶板116的表面配设的反射片115、在该反射片115的表面配设的导光片111、在该导光片111的表面配设的光学片112以及朝向该导光片111的端面照射光的光源117(参照日本特开2010-177130号公报)。在该图6(a)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110中,光源117照射并入射到导光片111的光,在导光片111内传播。该传播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片111的背面射出并被反射片115反射,再次入射到导光片111。
具备这样的液晶显示部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提高其携带性、便利性,要求薄型化以及轻量化,与此相伴随,液晶显示部也要求薄型化。特别是在壳体的最厚部为21mm以下的超薄型的携带型终端中,希望液晶显示部的厚度为4mm~5mm左右,对于组装入液晶显示部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要求更高的薄型化。
在这样的超薄型的携带型终端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中,除了图6(a)所示的具有在导光片111的背面配设的反射片115的背光单元之外,如图6(b)所示,也提出了通过不使用图6(a)这样的反射片115而实现了薄型化的背光单元。该图6(b)所示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210,具备:金属制的顶板216、在该顶板216的表面层叠的导光片211、在该导光片211的表面层叠的光学片212、和朝向该导光片211的端面照射光的光源217。顶板216的表面被研磨成镜面,具有作为反射面216a的功能。此外,光源217射出并入射到导光片211的光,在导光片211内传播,该传播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片211的背面射出,在顶板216的表面的反射面216a被反射,再次入射到导光片211。如此,如图6(b)所示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210,通过顶板216的表面成为反射面216a,则该反射面216a会替代图6(a)的反射片115。因此,这样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210,通过不需要反射片115来促进薄型化。另外,在这样的超薄型的携带型终端的边缘光型背光单元中,也存在使用平均厚度为600μm以下的导光片(导光膜)作为导光片而薄型化得到进一步实现的背光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7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发现使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时会发生液晶显示面的亮度不均匀的不良情形(亮度不均)。对于该不良情形的原因,本发明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导光片的背面与在该导光片的背面侧配设的反射片、顶板的表面贴紧(粘附),由于光入射到该贴紧部分而产生亮度不均。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的情况下会抑制液晶显示面的亮度不均且可以实现薄型化的导光片。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亮度不均的同时实现薄型化的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以及携带型终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涉及的导光片,是使从端面入射的光线从表面大致均匀地射出的边缘光型的背光单元用导光片,其特征在于,在背面具有向表面侧凹陷的多个凹部、和存在于上述多个凹部的周围且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隆起部。
该导光片由于在背面具有向表面侧凹陷的多个凹部,因此可以使入射到这些凹部的光线向表面侧散射。因此,该导光片通过将多个凹部形成于所需的位置并通过这些凹部使入射光散射,可以使光线从表面侧大致均匀地射出。另外,该导光片由于具有存在于上述多个凹部的周围且向背面侧突出的多个隆起部,所以该导光片和在该导光片的背面侧配设的反射片、顶板等通过多个隆起部以散点状抵接,可以防止该导光片的背面和反射片、顶板等的贴紧。因此,该导光片可以防止光线入射到这样的贴紧部而产生亮度不均,而且没有必要在背面另外设置粘附防止层,所以可以促进薄型化。进而,该导光片通过上述隆起部存在于上述凹部的周围,可以确实可靠地防止凹部以及凹部附近的贴紧,可以很好地防止通过该凹部散射的光线导致的亮度不均。
关于该导光片,平均厚度为100μm以上600μm以下,可以用作导光膜。由此,可以很好地用于超薄型的携带型终端的背光单元。
作为上述凹部的自背面平均界面的平均深度(L),优选1μm以上10μm以下。由此,入射到上述凹部的光朝向导光片的表面散射,确实可靠地从导光片的表面射出。另外,深度比较浅,为10μm以下,所以可以将导光片薄膜化,可以用作导光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和株式会社,未经惠和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7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端头压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测量岩石润湿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