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7533.2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3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梅;张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梅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 代理人: | 李朝辉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内阻 急性 扁桃体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扁桃体炎是好发于春秋两季的喉科常见疾患,以咽痛逐渐加剧,吞咽或咳嗽时加甚,喉核( 胯扁桃体) 红肿,多伴发热,恶风寒,头痛,体倦,或见大便秘结等为主要症状。因其喉核红肿胀大,形似蚕蛾,故取名为“乳峨”。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双侧扁桃体明显肥大,色泽不红,或略现苍白,表面多光滑,无明显疼痛,日常多无不适,仅在感冒时可见微痛,舌淡白,苔白润,脉缓。目前西医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由于部分患儿的炎症不易消除彻底而出现反复发作,导致患儿扁桃体长期肿大难以消退。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小叶枇杷、苎麻叶、栀子叶、山枇杷叶、百灵草、川贝母、丹皮、知母、缬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叶枇杷30-50份、苎麻叶20-30份、栀子叶20-30份、山枇杷叶15-25份、百灵草15-25份、川贝母15-25份、丹皮15-25份、知母15-25份、缬草5-10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小叶枇杷40份、苎麻叶25份、栀子叶25份、山枇杷叶20份、百灵草20份、川贝母20份、丹皮20份、知母20份、缬草7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小叶枇杷:辛、苦、温。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痰多等症。
苎麻叶:甘、微苦、寒。归肝、心经。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解毒。临床用于痔疮便血,咯血,吐血,血淋,尿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脱肛不收,丹毒,疮肿,湿疹等症。
栀子叶:苦、涩、寒。归肺、肝、肾经。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疔毒,痔疮,下疳等。
山枇杷叶:涩、平。归胃、肺经。降气化痰,敛肺止咳。用于风热鼻塞,咳喘久患等症。
百灵草:甘、微苦、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平喘,活血通络。用于风湿痹痛,心脏病,支气管哮喘,跌打损伤,骨折等症。
川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等。
丹皮:辛苦、凉、微寒。归心、甘、肾、肺经。清热,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吐衄,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
知母:甘、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
缬草:辛、苦、温。归心、肝经。安心神。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癫狂,风湿痹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症。
扁桃体炎在祖国医学中属“喉痈”、“乳娥”范畴,乳娥居于咽喉之间,为肺胃之门户,风热毒邪侵袭人体时首当其冲,风热毒邪侵袭后易于化热入里,内壅肺胃而发为此病。本发明中小叶枇杷祛痰,为君药,苎麻叶凉血、散瘀、解毒,栀子叶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为臣药,山枇杷叶降气化痰,百灵草祛风、通络,川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丹皮清热、散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缬草安心神。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祛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泻火安神之功效,达到治疗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于2010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71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71例患者中,年龄9-43岁,平均年龄17岁,伴有扁桃体肿大、化脓,发烧等症状。
2、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伴有发热;咽部检查扁桃体呈鲜红或深红、肿大,表面有脓点,严重者有小脓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痰热内阻型急性扁桃体炎症见:双侧扁桃体明显肥大,色泽不红,或略现苍白,表面多光滑,无明显疼痛,日常多无不适,仅在感冒时可见微痛,舌淡白,苔白润,脉缓。
3、治疗方法
3.1处方:小叶枇杷40g、苎麻叶25g、栀子叶25g、山枇杷叶20g、百灵草20g、川贝母20g、丹皮20g、知母20g、缬草7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梅,未经李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7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