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聚碳酸酯薄片的系统和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86227.7 | 申请日: | 2015-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0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成;张文;董宝田;牛军;柳长春;张良芳;颜廷国;焦衍冲;赵宪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69/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聚碳酸酯 薄片 系统 工艺 | ||
1.一种制备聚碳酸酯薄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溶液预制装置、溶液输送装置、薄片成型系统、储存装置、除杂装置以及杂质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溶液预制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溶液输送装置的入口端相连,溶液输送装置的出口端与薄片成型系统的入口端相连,薄片成型装置的出口端与除杂装置的入口端相连,除杂装置的下侧出口端与储存装置相连,除杂装置的上侧出口端与杂质处理系统的入口端相连,杂质处理系统的出口端与所述溶液预制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成型系统包括混合喷嘴、凝结管和夹套管,所述混合喷嘴的入口端与所述溶液输送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混合喷嘴的出口端与凝结管的入口端连接,凝结管的出口端与夹套管的入口端连接,夹套管的出口端与所述除杂装置的入口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器、相分离器、水泵、废水处理装置以及二氯甲烷泵;所述冷凝器的入口端与所述除杂装置的上侧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端与相分离器的入口端连接,相分离器的出口端分别与水泵和二氯甲烷泵的入口端连接,水泵的出口端与废水处理装置连接,二氯甲烷泵的出口端与所述溶液预制装置的入口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装置为蒸汽汽提塔,所述溶液输送装置为溶液进料泵。
5.一种制备聚碳酸酯薄片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溶液预制装置中配制设定浓度的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该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与过热蒸汽混合以后通入凝结管,二氯甲烷在过热蒸汽的作用下气化,聚碳酸酯在凝结管的管壁上凝结为小液滴,小液滴在凝结管管壁上形成聚碳酸酯薄片,形成的聚碳酸酯薄片被过热蒸汽从凝结管中吹出来,聚碳酸酯薄片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气固分离,后经蒸汽汽提塔除杂,得到纯净聚碳酸酯薄片;二氯甲烷和水蒸汽经相分离器分离后,二氯甲烷被输送到溶液预制装置中,废水进入污水处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与过热蒸汽通过混合喷嘴混合,聚碳酸酯二氯甲烷溶液从混合喷嘴的中间通道进入,并与在混合喷嘴侧面通道进入的过热蒸汽在混合喷嘴的出口处混合,所述过热蒸汽的压力为3Mpa。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净聚碳酸酯薄片含有二氯甲烷的量低于1pp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片的形状为不规则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汽提塔底部设置低压蒸汽进口,蒸汽压力为3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未经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62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