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3146.1 | 申请日: | 2015-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1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董滨;张科锋;靳慧霞;沈丹妮;孟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达标 处理 电镀 废水 回收 水中 重金属 工艺 方法 | ||
1.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包括有对电镀废水的分流预处理步骤,其特征是: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去除回收重金属:利用电凝聚浮沉法和混凝膜滤法去除分流预处理后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并对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反应产物回收;
b):残留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对步骤a中已去除回收大量重金属的电镀废水依次采用氧化技术、生物流化技术以及吸附技术去除电镀废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和对低浓度电镀废水进一步进行富集,分离出能直接排放的达标废水并洗脱产出高浓度电镀废水;
c):浓缩废水达标处理:采用极限集成膜系统对步骤b中所富集的高浓度电镀废水进行脱盐处理,分离出能直接排放的达标浓缩液和能直接达标回收利用的标准回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电凝聚浮沉法为将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电化学反应作用下从水中分离凝聚,并在气泡作用下进行浮选沉淀,去除水中比重较大的重金属;所述的混凝膜滤法为将前述反应作用下已去除部分重金属的电镀废水经混凝后抽滤过膜,对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进一步进行去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a中重金属反应产物回收包括以下步骤:
d):固液分离:通过沉淀或离心方式将沉淀物或分离物回收;
e):高温煅烧:将步骤d中的沉淀物或分离物采用高温煅烧工艺回收含有金属离子的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温煅烧的工艺条件温度为700-9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b中的氧化技术为利用臭氧具有的强氧化能力对步骤a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行臭氧催化处理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所述步骤b中的生物流化技术为采用旋流式生物流化床将臭氧催化处理后的电镀废水以旋流方式进入旋流生物流化床高效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电镀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旋流式生物流化床技术;
所述步骤b中的吸附技术为采用吸附树脂将高效生化处理后的电镀废水经吸附树脂吸附反应进一步去除电镀废水中仍无法降解有机物的树脂吸附技术,所述的吸附树脂为采用过预处理的极性吸附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极性吸附树脂为处理含有重金属电镀废水的极性Na型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树脂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为:取80ml树脂置于树脂柱中,以5BV/h的流速通入一定量的3-5%HCl溶液,通入超纯水直至出水pH呈中性,然后以5BV/h的流速通入一定量的3-5%NaOH溶液,并浸泡2个小时,通入超纯水直至出水pH呈中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电镀废水经吸附树脂吸附反应为动态吸附:先用量筒量取80ml湿树脂装入吸附柱内,固定好后,在25℃温度下,使含金属的电镀废水以一定的恒定流速流经吸附柱,收集流出液测定其对应金属浓度,直至树脂达到吸附平衡,此时流出液中金属浓度接近进水中的金属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极限集成膜系统包括超微滤膜系统和脱盐膜系统;该极限集成膜系统利用回用水预处理系统的极限设计,使膜分离的浓缩液能直接达标排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达标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水中重金属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超微滤膜系统包含有超微滤膜,该超微滤膜系统将步骤b中洗脱产出的高浓度电镀废水通过超微滤膜进一步分离处理,去除高浓度电镀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所述的脱盐膜系统通过分离膜对去除污染物质后的高浓度电镀废水进一步进行筛选,使膜分离的浓缩液达标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31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