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力式止回输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2905.2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磊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0;A61M5/38;A61M5/17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 式止回 输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液体配件技术领域,是一种浮力式止回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输液器一般包括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和进气管空气过滤器等,其在使用时均需患者或陪护人对滴液过程进行观察,待到液体即将滴完时更换新的液体或者拔除静脉针,以此防止在液体滴完后出现血液回流的现象。然而滴液的过程漫长而枯燥,患者或监护人极易在观察过程中走神或犯困,以致回血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无法得到更好的解决。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能够实现在液体将尽时防止回血的装置,其大都是在储液腔体的上下位置分别设有进液和出液通道,并在腔体内设有浮子,在储液腔体内的液体不足以提供浮子上浮的浮力时,浮子将沉于储液腔体底部,从而封堵出液通道。然而在该类结构,药液的流通均是自上而下,其会滴落在浮子上而对浮子产生一定的阻力,同时会制约浮子与储液腔体侧壁之间的间隙设定以及药液的流速,即当浮子与所在腔体的垂直间隙较小时,可确保浮子上下移动的顺畅,此时较小的间隙会使药液的通路变窄,导致药液通过性变差,降低药液的流速;当浮子与所在腔体的垂直间隙较大时,可确保药液能顺利通过,但是在此情况下,浮子易受到外界震动而发生位移,且易出现浮子下落时位置不准确而无法有效封堵出液通道的现象,从而影响其止回效果;此外由于浮子整体都在药液流经的通路上,其浮起后还可能会堵塞进液口,这样反而更影响输液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189228中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装置及其医用输液器,所述的防回血输液装置中增设了能够限定浮子移动间隙的垂直限位架和能将药液分滴在浮子外侧的引管,其虽然可使药液能不滴落在浮子上,且使浮子能在合理范围内移动,但是垂直限位架本身也处于正常液体流经的通道中,其缓解药液流速的作用也有限,且还存在加工复杂,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增加其生产成本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能够实现在液体将尽时能够识别该状态并提醒预警的装置,主要包括红外线探测、电容探测和重力称量探测等。红外线探测法,其实际探测的物理量是液体与输液管综合起来对红外线的折射率。该方法需要面对的是不同材质的输液管、不同颜色的输液管、不同颜色的药液、不同药液的密度、不同塑料原料的密度与纯度、不同生产厂家的配方与加工工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组合的数量太过巨大,要确保探测的准确性,需要完成大量的试验与产品的反复调校。这就让研发一款可靠的,使用红外线探测技术的产品,不得不付出较高的研发测试成本。然而每年新的药品与材料不断进入医疗市场,也会对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形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使用红外线探测技术的产品,由于探测本身必须是在开机状态下进行的,所以使用时必须手动开启和关闭,在更换输液瓶/输液袋时都要操作。因此红外线探测法在使用上并不便捷,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如果忘记关闭,其无效工作又会浪费有限的电能,降低使用寿命。因此红外线探测并不适合用在输液探测的场景中。电容探测法,其实际探测的物理量是液体与输液管的综合的电荷容纳能力。该方案在确保可靠性和便捷性方面与红外线遇到的问题类似,都难以保证探测的可靠性与使用的便捷性,故也不适合用在输液探测的场景中。不管是采用红外线探测技术还是电容探测技术,其都需要将探测器件固定在输液器上。现有的固定方案,将红外线发射器与接收器,或者电容的两片电极置于夹具的两内侧,再由夹具固定到输液器上。使用夹具时,会将关键的部件探测置于一个需要反复接触、反复开闭使用、受力较大的位置,因此会对探测探测器件的精度与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不但影响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发生医疗事故、护理事故。重力称量探测是指,利用输液瓶或输液袋在有液体与无液体时的重量差别来反应是否输液结束的探测方法。这类方案均包含一个测量物体重量的称。由于称本身不便于安装携带,而且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大小不同、输液对象所需的药液体积不同、输液瓶或输液袋的材质不同(玻璃的、塑料的等)等问题使得重力称量探测技术没办法有一个统一的探测指标。因此该方法也不适合用在输液探测的场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磊;,未经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点滴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报警装置的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