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挤出机的挤出流道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2281.4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89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淦雄;蔡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雄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挤出机 挤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挤出机的挤出流道。
背景技术
塑料管材的加工成型方法主要是用挤出成型的方法进行,其工艺流程通常经过挤出机塑化挤出,挤出模具分流,定径冷却,牵引,定长切割等5个工序,其中挤出模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扩张、分流、压缩等过程使处于塑化熔融状态的塑料材料形成所需尺寸的料胚。目前塑料管材的结构形式主要为支架式,蓝式及T形模。
在塑料管材的整个工艺流程中材料的总体流动方向是与管材的轴向是一致的,容易产生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链沿管材轴向取向,从而产生管材材料性的各向异性,导致材料沿管材轴向强度比径向强度高,这一现象对塑料压力管道的应用很不利,因为压力管道在使用中承受的力主要是径向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能够制备出高径向力的管道。
根据以上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管道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连接入料口、螺旋体和出管口,所述的螺旋体为一个表面具有螺旋开流道的圆柱体,螺旋开流道成径向排列,所述的出管口从轴向挤出管道。
所述的入料口从螺旋体的侧边入料,与出管口的方向成90度垂直。
所述的螺旋开溜道长为管道的管径8~16倍。
所述的螺旋开溜道具有3~5个螺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管材挤出磨具流道进行了重新设计,将料流入口方向改为侧边入料,同时设计了一端沿管材轴向流动的螺旋的开流道,改变了材料单一沿轴向流动的形态。
通过改变模具的结构形态,使熔融状态的塑料沿管材径向流动,从而增加了管材的径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设备和方法为本技术领域常规市购的试剂、设备和常规使用的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公开一种管道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连接入料口、螺旋体和出管口,螺旋体为一个表面具有螺旋开流道的圆柱体,螺旋开流道成径向排列,所述的出管口从轴向挤出管道,入料口从螺旋体的侧边入料,所述的螺旋开溜道长为管道的管径16倍,所述的螺旋开溜道具有5个螺旋。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公开一种管道挤出机的挤出流道,依次连接入料口、螺旋体和出管口,螺旋体为一个表面具有螺旋开流道的圆柱体,螺旋开流道成径向排列,所述的出管口从轴向挤出管道,入料口从螺旋体的侧边入料,所述的螺旋开溜道长为管道的管径10倍,所述的螺旋开溜道具有3个螺旋。
实施例3 效果验证
对比例:采用传统的挤出流道,如图2所示。
将实施例1的挤出流道和对比例的挤出流道一起挤出同样管径大小的管道,经过测试实施例1挤出得到的管道的径向强度为对比例挤出得到的管道的径向强度的2.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雄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雄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22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尼龙材料的3D打印机的打印方法
- 下一篇:塑筋螺旋软管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