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风能回收发电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081993.4 | 申请日: | 2015-0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F03D9/0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风能 回收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能回收发电装置,尤其是一种车载风能回收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环保型汽车是今后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而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现有的电动汽车通过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或其它形式的电池中,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虽然电动汽车将引领汽车业进入“零排放时代”,但是目前仍有不少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现有电池的成本较高和蓄能有限,电池的续航里程较短,对于电源不方便或者没有电网的偏远地区使用电动汽车更受到限制。电动汽车需要储存大量电能,而配置电池需要大量投入,据估计电池配置成本大约占整台汽车成本的1/2,这就使得电动汽车目前难以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能否及时充电和一次充电后是否能有较长的续驶里程成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最大的顾虑。正因为如此,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被列入各汽车厂商或科研院所研发的重点。
汽车行驶过程中迎风面的气动阻力是存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研究表明,每辆汽车的气动阻力耗油量占其总耗油量的40~60%,因此如果现有的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在行驶时能对风能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利用,则可加快汽车产业的结构化调整,降低石油消耗,实现节能、减排、高效的目的,有助于早日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最终目标。并且相对于其它新能源而言,汽车风能具有成本低、可规模化开发利用的先天性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风能回收发电装置,增加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续驶里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风能回收发电装置,由放置于汽车引擎室内的前集风筒、右后集风筒、风轮、发电机、左后集风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集风筒分别与右后集风筒、左后集风筒相连,所述发电机中心轴的两头分别固设在右轴承内圈和左轴承内圈内,所述风轮固定在发电机中心轴的两端并分别装在右后集风筒和左后集风筒内,所述发电机固定在车架上并通过其引线与汽车上的电池相连。
其中,所述风轮通过所述发电机中心轴与所述发电机联动,所述风轮由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动阻力推动,发电机能够给汽车电池充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所起的作用是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利用汽车迎风面的风阻,通过风阻推动风轮转动,风轮再带动发电机中心轴转动,从而使发电机发电并给汽车电池补充充电或给汽车用电器供电,利用本发明装置,从而大大延长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的续驶里程;
2)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烧燃油运行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
3) 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和安装也十分方便,利用风能发电,无尾气排放,无需消耗燃料,绿色环保、节能,运行成本低,适宜各种纯电动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造价低廉,经济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右后集风筒左前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后集风筒左前侧示意图;
图中:1—前集风筒、2—右后集风筒、21—右进风口、22—右出风口、23—右轴承内圈、3—风轮、4—发电机、41—发电机中心轴、5—左后集风筒、51—左进风口、52—左出风口、53—左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车载风能回收发电装置,由放置于汽车引擎室内的前集风筒1、右后集风筒2、风轮3、发电机4和左后集风筒5组成,所述前集风筒1分别与右后集风筒2、左后集风筒5相连,所述发电机中心轴41的两头分别固设在右轴承内圈23和左轴承内圈53内,所述风轮3固定在发电机中心轴41的两端并分别装在右后集风筒2和左后集风筒5内,所述发电机4固定在车架上并通过其引线与汽车上的电池相连。
其中,所述风轮3通过所述发电机中心轴41与所述发电机4联动,所述风轮3由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气动阻力推动,发电机4能够给汽车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的高压部件余电的放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储能式无轨电车及受电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