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防菌株BCJB0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81973.7 | 申请日: | 2015-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3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谢雪迎;扈进冬;赵玖华;李纪顺;杨合同;王贻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85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于晓晓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菌株 bcjb01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防菌株BCJB01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引起的,是全世界范围内黄瓜产区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全世界大约有70多个国家先后发生过这种病害,对黄瓜生产威胁极大,轻者损失10%~20%,重者3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该病源菌无性繁殖发达,由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低温时可释放出游动孢子1~8个,从气孔或细胞间隙侵入寄主(牛德,付佳,等。黄瓜霜霉病研究新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9):94-98;朱金英,王友平,等。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4):74-78)。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Berk.et Curtis.)Berl.et de Toni.]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陈浩,胡梁斌,等。枯草芽胞杆菌B-FS01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J]。植物保护,2011,37(6):194-197),它主要由游动孢子经气孔侵染植株的叶片、嫩梢和幼果等组织,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几乎所有种植葡萄的区域都有霜霉病发生。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是喷施化学农药。自1882年波尔多液发明至今,化学防控一直是控制霜霉病危害、流行、成灾的最主要的措施,多数果蔬产区需要多次、大量施用化学药剂才能成功防控其危害和成灾,这同时也带来成本增加、果实品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李华,郭明浩。葡萄霜霉病预测模型及预警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13-316);秦文韬。葡萄霜霉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防菌株BCJB01及其应用。该菌株具有分解霜霉病游动孢子的独特作用,从而对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生防菌株BCJB01及其应用技术方案为,防治霜霉病的生防菌株BCJB01是从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白菜地土壤中分离所得,菌种保藏号CGMCC NO.10477,经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具有分解霜霉病游动孢子的独特作用,从而对葡萄霜霉病和黄瓜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中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BCJB01,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其保藏编号是:CGMCC NO.10477,菌种的拉丁文名称是Bacillus cereus,参据的微生物(株):BCJB01,保藏日期为2015年1月30日。
该菌株特征:菌体细胞呈直杆状,直径大于1μm,常成对或链状排列。芽孢椭圆形,中生或近中生。革兰氏阳性,无荚膜,运动。在蛋白胨酵母膏平板上菌落较大,为灰白色,不透明,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具有分解霜霉病游动孢子的作用。
所述的一种生防菌株BCJB01在霜霉病的防治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生防菌株BCJB01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如下:
表1 生防菌株BCJB01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
由表1可知,生防菌株BCJB01在有效菌数含量为1×108CFU·mL-1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在有效菌数含量为1×107CFU·mL-1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在70%以上;在有效菌数含量为1×106CFU·mL-1时与对照药剂0.3%丁子香酚800倍液相当。可见,生防菌株BCJB01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治效果在81%以上。
表2 生防菌株BCJB01对黄瓜霜霉病的大棚防治试验
由表2可知,生防菌株BCJB01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最好防治效果均在68.54%以上,保护效果优于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生防菌株BCJB01对葡萄霜霉病游动孢子降解作用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81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