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8342.X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8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陶有能;董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7/00 | 分类号: | B23Q17/00;B23D3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盘 间隙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生产轧钢切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圆盘切边剪广泛应用于金属板带材的生产中,其作用是剪切产品的边部缺陷,以提高成品的宽度精度和质量。为了减少剪切断面的毛刺、提高带钢断面质量,通常生产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带钢,人们都采用合适的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
现在,圆盘剪大多数装备有水平间隙调节装置和垂直间隙调节装置,部分圆盘剪间隙调节装置还配置有锁紧装置。通常,间隙调节装置采用电机驱动,电机带编码器以计数电机所转的角度,经过传动换算计算出剪刃间隙值。但,此种方式有以下两种缺陷:一是刀刃间隙调节装置传动齿轮存在合理间隙,产生电机正反转时的回程差,机械上无法消除;二是检修、换剪刃后极易丢失数据,标定费时费力。
另外,在实际生产中,此种方式计算出的间隙值和实际间隙值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剪切异常,生产线需经常停机进行人工标定,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旨在提高测量剪刃间隙值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相对于其可滑动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且与圆盘剪的刀轴套抵接的间隙测量顶针、容纳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齿条啮合的第一扇形齿轮、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啮合的指针轴、固定于所述指针轴上的指针、与所述指针轴啮合的第二扇形齿轮、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连接以将其顶紧的弹性件,其中,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和第一扇形齿轮均相对于所述壳体可旋转,所述齿条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时带动第一扇形齿轮旋转,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带动所述指针轴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指针转动以显示间隙大小,所述第二扇形齿轮在所述弹性件的驱动下,依次驱动所述指针轴、第一扇形齿轮、齿条以及间隙测量顶针,使所述间隙测量顶针顶紧于圆盘剪的刀轴套。
优选地,所述间隙测量顶针与所述齿条为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间隙测量顶针的顶头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齿条设有内螺纹,所述间隙测量顶针旋入所述齿条后通过锁紧螺母锁紧。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刻度盘。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安装有最小极限接近开关、标定接近开关以及最大极限接近开关。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扇形齿轮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本发明提出的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因间隙测量顶针直接与圆盘剪的刀轴套抵接,直接测量刀轴套位移,消除了间隙调节传动装置带来的误差,提高测量剪刃间隙值的精度,从而避免了剪切异常的情况。另外,本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通过设置弹性件,使间隙测量顶针顶紧于圆盘剪的刀轴套,消除了所有啮合间隙,使测量更加准确,也避免了剪切异常而带来的生产线停机或重新标定等。同时,本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圆盘剪间隙测量装置在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刻度盘,20-齿条,30-间隙测量顶针,40-第一扇形齿轮,50-指针轴,60-第二扇形齿轮,70-弹性件,80-锁紧螺母,81-最小极限接近开关,82-标定接近开关,83-最大极限接近开关。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83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