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7366.3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0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杨春香;宋志强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堆叠 分裂 主设备 master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提供了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中,并未对LACP报文进行任何扩展,其只是自定义了LACP报文的桥MAC地址,这样,就对网络中与堆叠连接的DUT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即不像现有LACP MAD检测中要求DUT必须支持LACP报文扩展功能,实现了在不对LACP报文扩展TLV字段的前提下防止堆叠分裂多Master,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涉及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弹性架构(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简称堆叠,其核心思想是将多台设备连接在一起,进行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一台联合设备,该虚拟化成的联合设备就称为一个堆叠,而联合设备中的设备则称为成员设备。堆叠中的成员设备通过Master竞选方式选取其中一台成员设备为Master,剩下的就为Slave。图1示出了堆叠结构。在图1中,成员设备1为Master,成员设备2至4为Slave。
在应用中,因为堆叠链路断开等现象会导致堆叠分裂,而堆叠分裂会导致网络中出现多个独立的且网络信息比如IP地址等完全一样的Master。以图1所示堆叠为例,假如因为堆叠链路断开堆叠分裂为以下两个子堆叠:堆叠1和堆叠2,堆叠1中的成员设备为成员设备1和成员设备2,成员设备1依然为Master,成员设备2为Slave,堆叠2中的成员设备为成员设备3和成员设备4,堆叠2中的成员设备3和成员设备4通过Master竞选方式选取成员设备3为Master,成员设备4就相应为Slave,因为堆叠1和堆叠2是从同一个堆叠中分裂出来的,而同一个堆叠中的网络信息比如IP地址等是相同的,即出现了网络中存在两个独立的且网络信息比如IP地址等完全一样的Master。
而网络中存在多个独立的且网络信息比如IP地址等完全一样的Master,会导致路由震荡等网络业务异常。目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Protocol)多Active检测(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在堆叠分裂后,能够在毫秒级的反应时间内将分裂后冗余配置的堆叠从网络中隔离出去,防止堆叠分裂多Master。LACPMAD检测是通过扩展LACP报文内容实现的,即在LACP报文的保留字段内定义一个新的TLV域,用于交互堆叠的Active标识(具体可为堆叠中Master的成员编号Member-ID)来防止堆叠分裂多Master。这就要求网络中与堆叠连接的下联设备(DUT:Device Under Test)必须支持LACP报文扩展功能,限制了组网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以实现在不对LACP报文扩展TLV字段的前提下防止堆叠分裂多Master,保证组网的灵活性。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过聚合组与堆叠连接的下联设备DUT,所述DUT本地连接所述堆叠中各个成员设备的端口为所述聚合组的成员端口,该方法包括:
通过本地属于所述聚合组的成员端口接收成员设备发送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报文;
比较所述LACP报文携带的桥MAC地址与本地已记录的所述成员端口关联的桥MAC地址,如果两者不一致,确定所述堆叠分裂;
控制本DUT仅与所述堆叠分裂后的一个子堆叠连接,关闭本DUT与所述堆叠分裂后的其他各个子堆叠的连接。
一种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堆叠中的成员设备,所述堆叠连接外部的下联设备DUT;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7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