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摩擦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7266.0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6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J·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拉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1/06 | 分类号: | D02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德国费***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单元 | ||
1.一种用于卷曲变形机的双摩擦单元(1),包括:
用于使第一线卷曲变形的第一锭子装置(2),该第一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第一摩擦锭子(4.1、4.2、4.3),所述多个第一摩擦锭子借助于第一转矩传递机构(15.1)联接,其中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一个具有第一锭盘(6),
用于使第二线卷曲变形的第二锭子装置(3),该第二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第二摩擦锭子(5.1、5.2、5.3),所述多个第二摩擦锭子借助于第二转矩传递机构(15.2)联接,其中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一个具有第二锭盘(7),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锭盘(6、7)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空程结构(24),其中,设有转矩传递组件(12),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该转矩传递组件联接至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传递组件(12)具有带(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传递组件(12)的带(16)为齿形带,其中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一个分别具有与所述齿形带相对应的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锭盘(6、7)的第一或第二摩擦锭子(4.1、5.1)具有带有齿部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由齿轮形成,所述齿轮不可旋转地固定连接至相应的摩擦锭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可解除地连接至相应的摩擦锭子。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构造在相应的摩擦锭子的套筒表面的一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配属于所述锭盘(6、7)中的一个的所述空程结构(24)实施成可切换的。
9.一种用于卷曲变形机的双摩擦单元(1),包括
用于使第一线卷曲变形的第一锭子装置(2),该第一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第一摩擦锭子(4.1、4.2、4.3),所述多个第一摩擦锭子借助于第一转矩传递机构(15.1)联接,
用于使第二线卷曲变形的第二锭子装置(3),该第二锭子装置具有多个第二摩擦锭子(5.1、5.2、5.3),所述多个第二摩擦锭子借助于第二转矩传递机构(15.2)联接,其中至少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一个或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一个连接至驱动装置(25),
其中,设有转矩传递组件(12),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该转矩传递组件联接至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传递组件(12)具有带(16)。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传递组件(12)的带(16)为齿形带,其中所述第一摩擦锭子(4.1、4.2、4.3)中的一个和所述第二摩擦锭子(5.1、5.2、5.3)中的一个分别具有与所述齿形带相对应的齿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由齿轮形成,所述齿轮不可旋转地固定连接至相应的摩擦锭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双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带可解除地连接至相应的摩擦锭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拉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苏拉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72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