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沥青路面废料进行热再生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7232.1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关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E01C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东方至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5 | 代理人: | 史惠莉 |
地址: | 111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废料 进行 再生 系统 | ||
对沥青路面废料进行热再生的系统涉及对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废料进行热再生处理的系统。主要是为解决目前对沥青路面废料再处理时污染环境等问题而设计的。它包括冷料斗给料机,斜皮带输送机进料端位于冷料斗给料机出料口的下方,出料端位于冷料刮板输送机进料口的上方,冷料刮板输送机置于加热搅拌缸的顶部,热料刮板输送机设在加热搅拌缸的底部,热料刮板输送机出料口和刮板提升机的进料口相对应,刮板提升机的出料口与过渡仓装置的进料口相对应;过渡仓装置壳体内的压力传感器座上有压力传感器,锥形仓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热料秤通过拉力传感器吊设支架上,热料秤和锥形仓体外部都包裹有保温层,支架上有热料输送皮带。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废料进行热再生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都要对大量的现有路面进行修整,即先将破损的原有路面铣刨下来,再铺设新的沥青路面。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石子、沥青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实用技术。
目前在对铣刨下来的沥青路面废料进行再处理时都是用热风炉加热,即将废料送入到热风炉的加热滚筒内,加热后再送入到沥青搅拌设备内跟新料混合搅拌,实现再利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热风炉是用明火加热,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另外其加热不均,温度不好控制,易产生焦料。而加热后的废料在往沥青搅拌设备内输送时会降低温度,影响同新料混合搅拌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沥青路面废料进行热再生的系统,其在对废料加热时不污染环境,温度可控,加热均匀,加热后的物料在向沥青搅拌设备输送的过程中热量损失少,并能实现定量输送,从而保证废料和新料的混合比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冷料斗给料机、斜皮带输送机、冷料刮板输送机、若干个加热搅拌缸、热料刮板输送机、刮板提升机、过渡仓装置、热料秤、热料输送皮带;
所述斜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冷料斗给料机的出料口下方,斜皮带输送机的出料端位于冷料刮板输送机进料口的斜上方,所述的冷料刮板输送机置于若干个加热搅拌缸的顶部,并且冷料刮板输送机的各出料口分别与各加热搅拌缸的进料口相对应,热料刮板输送机设在若干个加热搅拌缸的底部,热料刮板输送机的出料口和刮板提升机的进料口相对应,刮板提升机的出料口与过渡仓装置的进料口相对应;所述的过渡仓装置包括支架、壳体和锥形仓体,壳体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壳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座,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压力传感器座上,锥形仓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所述的锥形仓体外部包裹有第一保温层,锥形仓体下方有热料秤,热料秤通过第一拉力传感器吊设在锥形仓体下方的支架上,热料秤的进料口和锥形仓体的出料口上下相对应设置,热料秤外部也包裹有第一保温层,热料秤下方的支架上设有热料输送皮带;
所述的冷料刮板输送机包括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固定有第一电机减速机,第一壳体内的一端有第一主动轴,第一壳体内的另一端有第一从动轴,两个第一主动链轮分别装在第一主动轴的两端,两个第一从动链轮分别装在第一从动轴的两端,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之间的第一壳体内还设有若干个第一托轮轴,每个第一托轮轴的两端都各有一个第一托轮,两根第一链条分别套在位于同一侧的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托轮上,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刮板,所述的第一刮板固定在两根第一链条上,第一主动轴和第一电机减速机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壳体底部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料口,每个第一出料口上都设有第一出料门,还包括固定在壳体底部的与第一出料门数量相同的出料门控制气缸,所述的各出料门分别与各出料门控制气缸的缸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7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