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轮毂轴承自动装配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77102.8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姜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4 | 分类号: | F16C4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轮毂 轴承 自动 装配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轮毂轴承自动装配线。
背景技术
轴承生产流程多,特别是轮毂轴承装配要求高,工艺复杂繁多,就一般轮毂轴承装配流程多达20道工序:如内外圈零件清洗、内圈检测、外圈检验、内圈分档、外圈分档、钢球分档、保持架装球、内外圈配套、轴承合套、游隙检测、缺件检测、轴承退磁、轴承清洗、轴承灵活性检验、轴承注脂、加内密封圈、加外密封圈、扭矩检验、成品检验、涂油防锈、内外包装等,如果客户有特殊要至少还要增加3-6道工序,按照常规工序,中间流转太繁琐。
目前大工序基本采用人工手动操作,轴承装配过程中存在装配工序流转、漏工序和漏检等诸多问题,尤为突出放错问题,目前要解决以上问题完全依靠人的责任心,同时不能完全杜绝。由于人力缺乏同时对人的技术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装配人员招工矛盾越来越彰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轮毂轴承自动装配线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柔性轮毂轴承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输送测量设备、外圈输送测量设备、托盘输送线、合套设备、振动检测设备、游隙检测设备以及注脂检测设备;内圈输送测量设备、外圈输送测量设备与合套设备通过托盘输送线连接,该托盘输送线上在合套设备和内圈输送测量设备之间设有挡放料机构;合套设备与振动检测设备通过一条传送线连接,该传送线上也设有挡放料机构;振动检测设备与游隙检测设备通过一条滑台连接,该滑台的末端设有推料机构,推料机构与注脂检测设备之间通过一条输出线连接;振动检测设备和游隙检测设备的前面均设有搬运装置;内圈输送测量设备和外圈输送测量设备设有共用的内外圈输送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合套设备中设有合套计算机和合套PLC,振动检测设备中设有振动检测计算机和振动检测PLC,游隙检测设备中设有游隙检测计算机和游隙检测PLC,注脂检测设备中设有注脂计算机和注脂PLC;各设备中的计算机均与PLC连接,内外圈输送计算机与合套计算机通讯连接;
所述挡放料机构包括支架、挡料板、挡放料气缸、连杆和连接轴,挡放料气缸铰接在支架上,连杆的一端与挡放料气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轴连接,挡料板连接在连接轴的下端,连接轴安装在支架上,挡放料气缸的前面设置有检测开关;
所述内圈输送测量设备包括内圈存储架、内圈输入传送线、挡放料机构、挡块、推料机构、隔料机构、上料升降机构、内圈步进机构、内圈初选装置、内圈初选机器人、内圈分选斜料道、内部输送线、内圈废料道和内圈测量装置;内圈存储架设置在内圈输入传送线的输入端,挡放料机构安装在内圈输入传送线上,挡块设置在内圈输入传送线的末端,隔料机构和推料机构分别设置在内圈输入传送线的末端两侧,推料机构与上料升降机构之间设有送料台;内圈初选装置设置在上料升降机构和内圈初选机器人之间,上料升降机构、内圈初选装置和内圈初选机器人之间设置有输送工件的内圈步进机构;内圈初选机器人设置在内圈分选斜料道和内圈废料道的后部;内部输送线设置在内圈分选斜料道与内圈测量装置之间;所述内圈存储架包括机架、工件检测开关架、倾斜料道和同步放料装置,各条倾斜料道安装在机架的上部,在各条倾斜料道的出口处安装有同步放料装置,同步放料装置的前面在机架两侧安装有工件检测开关架,同步放料装置与内外圈输送PLC连接,工件检测开关架安装有检测开关,检测开关与内外圈输送计算机连接;
所述上料升降机构包括支架、升降气缸、导杆和定位头,升降气缸安装在支架上,其活塞杆朝下并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上安装有导杆,导杆的上端连接有定位头,定位头的一侧设有检测开关,该检测开关与内外圈输送计算机连接,升降气缸与内外圈输送PLC连接;所述内圈步进机构包括机架、升降气缸、升降座、移动气缸、移动板和搬运手指;升降气缸安装在机架上,升降座连接在四个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升降座上设有导轨,移动板安装在升降座的导轨上并与移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移动气缸安装在升降座上,移动板上设有四对搬运手指;在机架上位于移动板的右边两对搬运手指处设置有放料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斯菱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7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极限滑移曲线的确定方法
- 下一篇:密封式双列角接触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