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海泥无纺布层的一次性纸尿裤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6130.8 | 申请日: | 2015-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0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奎 |
主分类号: | A61F13/496 | 分类号: | A61F13/496;A61F13/494;A61L15/40;A61L1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上海市松江区沪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无纺布 一次性 纸尿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海泥无纺布层的一次性纸尿裤,包括一裤型主体,其由防渗底层、吸收芯体和吸水表层依次层叠贴合形成;所述吸收芯体设于防渗底层与吸水表层之间的中心裆部位置;所述防渗底层与吸收表层前后两端分别贴合形成弹性腰围和前腰贴,且所述弹性腰围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腰贴;所述裤型主体通过左右腰贴与前腰贴贴合形成裤型,且其裆部位置两侧设有腿部收缩橡筋。所述吸水表层包括至少一层海泥无纺布。本发明通过在无纺布上添加海泥成分,大大提高了纸尿裤的护肤效果和抗菌效果,从而有效预防长时间佩戴纸尿裤带来的皮肤刺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纸尿裤制造领域,尤其涉及带有海泥无纺布层的一次性纸尿裤。
背景技术
一般一次性纸尿裤的吸水表层是直接与使用者的皮肤表面接触的部分,因此说它是决定使用者皮肤状态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也不为过。吸水表层的作用在于快速吸收使用者的小便,使之透过表层到达吸水芯体,从而使表层始终处于干爽状态,并且是防止大便外漏的第一道屏障。吸水表层一直以来主要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无纺布面料,其制作方法中热合无纺布占据着主流地位。近年来一般还使用加快吸水速度、长时间保持干爽的热风无纺布,或单位面积重量较重的厚体高蓬松无纺布或导流层无纺布等。
另外被称为弹性腰围或防漏护围的部分与宝宝的皮肤直接接触,具有防止液体小便与固体或液状大便从一次性纸尿裤里外漏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般会将弹性体和无纺布结合起来使用,但是这样会在宝宝的皮肤上留下红色的勒痕,可以说是对宝宝的皮肤造成物理性刺激的因素。弹性腰围的制作目的在于防止液体外渗,因此主要使用疏水性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无纺布,其制作方法主要由纺粘无纺布占主流地位。
近年来提高疏水性能、外观较好的多层复合无纺布也被广泛应用,最具代表性的有SMS(spun-melt blown-spun),SMMS(spun-melt blown-melt blown-spun)无纺布等。
目前普遍使用的是超薄瞬吸型一次性纸尿裤,此类纸尿裤通过增加高吸水性树脂的含量、减少绒毛浆的含量来使厚度变得更薄、吸水性能更优。因此可以吸收的小便量也随之增加,使宝宝佩带一次性纸尿裤的时间也相对变得更长,从而大小便对宝宝皮肤造成刺激的可能性也变得更大。通常佩带一次性纸尿裤的宝宝皮肤上会出现的皮肤刺激现象,俗称尿布疹,是一种皮肤红斑现象,医学上定义为原发性刺激性皮炎。此类尿布疹的发病原因是小便的高pH导致皮肤的pH上升,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皮肤造成的刺激和摩擦等为尿布疹的发病创造了环境条件,另外像白念珠菌等此类细菌的侵入也会使刺激程度加重。
为了降低这一皮肤刺激的发生机率,如何在与皮肤表面直接接触的吸水表层或弹性腰围用无纺布上进行皮肤保护处理,使之对皮肤造成刺激的尿布疹等的发生率最小化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解决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于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护肤效果和抗菌效果且穿着舒适的带有海泥无纺布层的一次性纸尿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带有海泥无纺布层的一次性纸尿裤,包括一裤型主体,其由防渗底层、吸收芯体和吸水表层依次层叠贴合形成;所述吸收芯体设于防渗底层与吸水表层之间的中心裆部位置;所述防渗底层与吸收表层前后两端分别贴合形成弹性腰围和前腰贴,且所述弹性腰围两侧分别设有左右腰贴;所述裤型主体通过左右腰贴与前腰贴贴合形成裤型,且其裆部位置两侧设有腿部收缩橡筋。所述吸水表层包括至少一层海泥无纺布。
进一步,所述吸收表层上位于吸收芯体两侧还设有立体的防漏护围,该防漏护围一侧与吸收表层贴合,另一侧设有橡筋并通过橡筋伸缩形成立体屏障。在使用过程中,该立体屏障可避免因宝宝扭动而导致排泄物从两侧外漏。
进一步,所述弹性腰围由外层无纺布及内层海泥无纺布复合于中间弹性体两面上形成,在自然状态下外层无纺布和内层海泥无纺布呈褶皱状。该设置可防止液体外渗,同时提高纸尿裤的使用舒适度以及防止皮肤刺激问题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奎,未经李东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6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