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样本的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71112.0 | 申请日: | 2015-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5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袁寿其;裴吉;张金凤;陈佳;孟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15/00 | 分类号: | F04D15/00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样本 离心泵 过载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离心泵设计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低比转数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低比转数离心泵广泛应用于排灌、城市供水、航空航天等许多国民经济领域。低比转数离心泵一般指比转数为30~80的离心泵,泵在系统中的运行稳定性较差,在大流量工况运行时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以至缩短泵的使用寿命,严重时造成经济损失。
离心泵无过载特性一直是泵领域长期的一个研究热点之一。专利号为200410014937.0提出一种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通过联系叶轮的几何参数和设计工况性能参数并建立新的数学关系式,这依赖于大量的低比转数叶轮的统计数据,具有可参考意义,但是通过该方法进行设计,需要丰富的水力设计经验才能完成。
现有的低比转数离心泵的设计主要是依靠设计经验,以及采用数值模拟设计方法。目前还没有采用现代优化设计方法来提高离心泵无过载特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样本的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方法,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数据样本的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离心泵的设计流量Q、设计扬程H和设计转速n,来获得低比转数离心泵的比转数ns;
步骤二:采用离心泵传统设计方法确定离心泵叶轮的叶轮进口直径Dj,叶轮出口直径D2,叶片出口宽度b2,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包角φ;
步骤三:选取对低比转数离心泵功率影响较大的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包角φ、叶片出口宽度b2,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对所述叶片的三个参数进行M组方案设计,其中M为整数;
步骤四:采用Solidworks软件对步骤三中M组方案设计中的每一组叶轮的三个参数进行三维造型,保存为*.stp文件,将*.stp文件导入到ICEM软件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网格为*.cfx5文件,将*.cfx5导入到CFX中进行设计工况的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并获得低比转数离心泵在1.4倍设计工况下的功率,得到M组功率值,其中M为整数;
步骤四:以每组叶轮的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包角φ、叶片出口宽度b2作为输入值,泵在1.4倍设计工况下的的功率P1.4Q为响应值,建立数据样本,采用二阶响应面模型建立响应值与叶轮几何参数之间的近似模型;
其中x1、x2……x9、x10为计算得到的系数;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响应面模型的最小值,从而得到每一组叶轮的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包角φ、叶片出口宽度b2的最优组合;
步骤五:对每一组叶轮的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包角φ、叶片出口宽度b2的最优组合进行三维造型,并采用相同的CFX设置进行数值模拟,判断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若达到设计要求,则设计完成,若没达到设计要求,则返回步骤三,重新选择一组参数。
上述方案中,低比转数离心泵的比转数ns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转速,单位r/min;Q为流量,单位m3/h;H为扬程,单位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完成对离心泵无过载特性的设计要求,同时能减小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基于数据样本的离心泵无过载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设计无过载叶轮的三造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11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扬声器风扇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凸轮转子泵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