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0495.X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6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设备 多个从设备 分布式系统 通信 数据交互操作 外部触发事件 外部接口单元 触发事件 处理流程 可扩展性 数据交互 数据通道 外部接口 兼容性 中断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方法,包括:主设备通过外部接口与多个从设备进行连接;主设备根据多个从设备的多个参数进行数据通道的打开操作;主设备完成外部接口单元和EDMA单元的配置;当主设备获得一次EDMA外部触发事件后,依次执行与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交互;当主设备获得下一次的EDMA触发事件后,启动下一轮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交互操作。本发明的优势在于:主设备处理流程简单;减少主设备的中断次数、降低主设备开销;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对信号实时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单DSP处理器系统由于受到单个DSP处理器资源的限制,在高速数据采集处理和实时分析、信号大量处理和运算等方面不能满足其要求。为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设计中通常通过增加DSP处理器数量的方式来实现。
多DSP处理器的数据处理系统一般采用主从串联协同处理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式下,一个主设备处理器通过外部接口连接多个从设备DSP处理器,主设备处理器通过不同的地址访问不同的从设备DSP处理器,实现对从设备DSP处理器的控制及数据交互。
然而,上述的一主多从通信机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缺点:一方面:主设备为了方便配置从设备,通常通过中断的方式与从设备完成数据交互。但当从设备较多时,主设备频繁进入从设备中断服务,响应从设备中断请求,同时,由于主设备在与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全程干预,导致主设备资源开销随着从设备数量的增加而成为系统的瓶颈,影响系统处理性能、限制系统的扩展;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主设备对传输过程的干预,具有EDMA外设的主设备在设计中采用EDMA模式。通常的做法是主设备配置第一个从设备的写控制信息、启动EDMA将数据传输至从设备、中断从设备、等待从设备的中断、配置第一个从设备的读控制信息、启动EDMA将从设备的数据读回,然后依次完成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传输。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主设备对传输过程的干预,但是主设备对配置从设备的控制信息、中断从设备等过程仍需要进行干预,同时,主设备对一个从设备的一次读写操作需要响应一次中断,对于主设备挂载较多从设备的情况,导致主设备处理器资源消耗较大,影响系统处理性能,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方法与装置,能够在一主多从装置的设计中通过硬件和软件的配合,采用EDMA“控制-数据链”传输模式以及读写同步的方法,克服现有解决方案中主设备与多个从设备之间的传输瓶颈,提高主从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的关键问题。
为此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一主多从通信的方法,包括具体以下步骤:
S1:主设备通过外部接口与多个从设备进行连接,其中,所述主设备由外部接口单元和EDMA单元组成;
S2:所述主设备根据所述多个从设备的多个参数进行数据通道的打开操作;
S3:所述主设备完成所述外部接口单元和EDMA单元的配置;
S4:当所述主设备获得一次EDMA外部触发事件后,依次执行与所述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交互;
S5:当所述主设备获得下一次的EDMA触发事件后,启动下一轮所述主设备与所述多个从设备的数据交互操作。
具体地,所述主设备由外部接口单元和EDMA单元组成,其中,所述外部接口单元用于向所述多个从设备发送数据与读取所述多个从设备的数据。
具体地,所述从设备的多个参数包括:从设备的数量、从设备的分布和/或从设备的有效性工作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