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70181.X 申请日: 2015-02-10
公开(公告)号: CN104675021A 公开(公告)日: 2015-06-03
发明(设计)人: 舒兴旺;杜素军;崔东霞;申力涛;张影;林浩;辛润勤;岳丛俊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主分类号: E04C5/08 分类号: E04C5/08;E04G21/12;C09J163/00;C09J11/08;C09J11/06;C09J11/04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张水俤
地址: 030006 山***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碳纤维 预应力 混凝土 及其 施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其优越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已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世界桥梁中70%以上都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体系,但该方法中预应力钢筋大多只能按多根一束布置,需预埋大直径的波纹管,消弱了结构的截面,而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造成波纹管漏浆、堵管,导致预应力钢筋无法放置。同时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后,要对预应力管道进行灌浆,实际操作中往往不可避免会出现压浆不饱满情况,导致预应力筋锈蚀、预应力筋和混凝土协同工作能力减弱、构件截面消弱等问题,给预应力构件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预应力桥梁中,受材料特性及应用环境所限,预应力钢筋易因腐蚀介质渗入引起锈蚀,从而造成预应力结构的受损或失效,影响预应力桥梁的耐久性。因钢筋腐蚀而导致预应力桥梁耐久性破坏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解决预应力钢筋锈蚀问题已成为桥梁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工程界和科研界提出了许多抗腐蚀的方法,如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层、钢筋表面设置锌基镀层和环氧树脂涂层等防腐材料、在混凝土中添加阻锈剂或表面涂敷防水材料等。实践证明:上述方法均属消极的防护性措施,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增加了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预应力钢筋的锈蚀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简单、耐久性好的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包括碳纤维预应力筋、单组份环氧胶粘剂、混凝土和锚具;所述单组份环氧胶粘剂位于碳纤维预应力筋表面;所述碳纤维预应力筋分布于混凝土结构内部,通过单组份环氧胶粘剂与混凝土粘结成整体,其再通过锚具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单组份环氧胶粘剂属于热致活单组份环氧胶粘剂,在80℃以下时,为粘稠状膏体,基本不固化,在100-140℃时,10-20分钟基本固化完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单组份环氧胶粘剂按质量份计算,其原料包括100份的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5-10份的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12-20份的弹性改性剂、2-5份的纳米材料改性剂、8-12份的BF3-苄胺、0.2份的BYK-066N、100-150份的填料、1-2份的疏水型气相二氧化硅。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弹性改性剂为具有主链为柔性链段和端基为环氧基团的液体聚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纳米材料改性剂为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20-80nm的Al2O3微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所述填料为100-400目的石英砂、硅微粉、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碳纤维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碳纤维预应力筋涂胶:在碳纤维预应力筋表面涂覆单组份环氧胶粘剂,胶层厚度为3-5mm;2)碳纤维预应力筋定位:将表面涂覆单组份环氧胶粘剂的碳纤维预应力筋按照施工图设计,固定到预应力构件已经编制好的钢筋骨架上;3)混凝土模板安装:将预应力锚固装置的预埋件安装就位后,将模板按照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尺寸安装好,并固定牢固;4)混凝土浇筑及养生:采用设计强度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进行混凝土养生;5)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千斤顶张拉装置将碳纤维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应力,然后锚固;6)碳纤维预应力筋/混凝土粘结:采用供电装置给碳纤维预应力筋两端通电,使其在电流作用下发热,保持碳纤维预应力筋温度在100-140℃10-20分钟,停止供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未经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70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