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8298.4 | 申请日: | 2015-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瑞通复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08;C09D7/12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张曰俊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碳化硅 修复 涂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防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国内外电力、化工管道防腐领域中对于金属管道的防腐,大多是用各类性质的防腐涂料或油漆对其内外壁进行喷涂或刷涂形成内外防腐层,由于一般油漆防腐性能较差,使用高分子环氧树脂类防腐涂料很普遍。
高分子环氧树脂类防腐涂料一般是由高分子环氧树脂、增韧剂、耐磨颗粒及固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虽然这种传统的防腐涂料应用很广泛,但也存在着如下的缺点:耐磨颗粒虽然提高了涂层的机械强度,还耐磨蚀,抗冲击,但其含量不能高,一般都在20%以下,这是因为耐磨颗粒含量高了存在沉淀的问题,涂料使用过程中容易分层,使得耐磨颗粒不能均匀的分配到涂层当中去,降低了涂层的粘接力,涂层在受到冲击时,易发生脱落,影响了涂层的防腐质量。另外由于廉价的耐磨颗粒含量较低,造成了高分子环氧树脂类防腐涂料的成本很高,使得其推广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强度高、粘接力强、成本低、防腐性优良。
作为同一种技术构思,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的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的原料配比的重量百分比为:环氧树脂15%-30%、碳化硅50%-70%、二氧化硅2%-10%、纤维1.5%-7%、填充剂5%-10%、偶联剂1.5%-3.5%、增韧剂5%-15%;所述乙组分的原料配比的重量百分比为:固化剂15%-25%、聚硫橡胶3%-10%、碳化硅50%-60%、二氧化硅2%-10%、促进剂5%-10%、增韧剂5%-15%、填充剂5%-10%、纤维1.5%-7%;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混合比例为3:1。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填充剂优选为石英粉、高岭土、硅藻土、玻璃粉中的一种或者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偶联剂优选为硅烷偶联剂,所述增韧剂优选为二丁脂,所述固化剂优选为间苯二胺,所述促进剂优选为脂肪胺促进剂。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对金属管道进行防腐处理时,先将待处理的表面清理干净;
(2)再将事先配置好的所述甲组份和乙组分以3:1的配比现场混合均匀;
(3)涂抹待处理的表面,并压实涂层;
(4)自然干燥4-8小时使所述涂层达到使用要求。
作为一种改进,在步骤(1)中,对待处理的表面的油污采用乙醇清洗,锈迹采用钢丝碗或抛丸处理,然后用吹风机吹干。
作为一种改进,在步骤(3)中采用加热平板进行涂抹,采用辊子压实。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高强度、高粘接力、高弹性的环氧树脂及强度高、耐腐蚀、抗冲击且廉价的碳化硅组成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并且加入了偶联剂,有效增加了环氧树脂对碳化硅的附着力,使现有的涂料在冲击过程中出现颗粒脱落的现象得以解决,同时涂料在使用时,也增加了对金属表面的附着力,较大提升了涂料的抗冲击能力;并且由于加入了偶联剂和增韧剂,能使涂料中各有机成分的亲和力提高而使涂料混合更加均匀,增韧剂则可以使碳化硅在涂料中长时间悬浮,避免了碳化硅在涂料中的沉淀,解决了涂层分层的难题。由于加入了偶联剂,可以在涂料中大量增加高强度、耐腐蚀、抗冲击且廉价的碳化硅,可以减少环氧树脂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涂料的制造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新型碳化硅抗磨修复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的原料配比的重量百分比为:环氧树脂15%-30%、碳化硅50%-70%、二氧化硅2%-10%、纤维1.5%-7%、填充剂5%-10%、偶联剂1.5%-3.5%、增韧剂5%-15%;所述乙组分的原料配比的重量百分比为:固化剂15%-25%、聚硫橡胶3%-10%、碳化硅50%-60%、二氧化硅2%-10%、促进剂5%-10%、增韧剂5%-15%、填充剂5%-10%、纤维1.5%-7%;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混合比例为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瑞通复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潍坊瑞通复合管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82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