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鲍鱼养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7228.7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2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长航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A01G3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鲍鱼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鲍鱼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养殖鲍鱼一般都采用箱式装置。该箱式装置包括周壁上开设通孔的箱体,箱体开口上设置一个能启闭的箱盖,同时在箱体一侧设置一个用于连接箱体的提拉绳,在饲养时将鲍鱼和饲料放入箱体中,盖紧箱盖后,利用提拉绳将箱体放入海中饲养。申请号为201110058877.2,名称为鲍鱼养殖装置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箱式装置,它包括养殖盘,养殖盘内设有一道以上的养殖槽,每道养殖槽内由隔板分隔成两个以上的养殖腔,每道养殖槽上方还扣置有能将该养殖槽内各养殖腔的部分腔体遮盖住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底部与养殖槽的底部之间留有能让鲍鱼在各养殖腔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之间来回爬动的活动空隙。一般3毫米左右鲍鱼尚不摄食大型藻类,主要依靠附着性硅藻为食料,此时不用投饵,而长至5-6毫米以后,就开始兼吃细嫩的浒苔等藻类,随着个体的生长,转为以大型海藻为主,而现有的养殖中一般都是采用投饵的方式进行养殖,上述装置中养殖鲍鱼喂食只能依靠投饵,不能综合利用海水中的海藻,这样造成饵料的不合理利用,大大增加饵料成本,而大量投饵后饵料的腐败会造成细菌的滋生,水中氨态氮增加,大大降低水中的氧气含量,不利于鲍鱼的存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节省成本、提升成活率的鲍鱼养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鲍鱼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盘、设置在养殖盘上多条的养殖槽以及设置在养殖槽上的遮光板,还包括设置在养殖盘底部的海藻养殖机构及设置在海藻养殖就下方的曝气盘;
所述遮光板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遮光板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养殖槽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所述腔室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
所述海藻养殖机构包括立柱及设置在立柱上的至少一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网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养殖盘的底部依次设置海藻养殖机构及曝气盘,海藻在海藻养殖机构上依附后通过曝气盘的作用,在涌流的带动下从海藻养殖机构上剥离,并随海水及气泡通过第二通孔进入养殖盘,本发明使鲍鱼以海藻为主,可以辅助投以饵料,有效节省了饵料的成本,而且不浪费,同时采用曝气盘结合海藻养殖机构的构思,即可使海藻充分生长也不会担心因此而造成的水中氧气缺失,维护一个良好的微型的生态系统的均衡,此外,养殖槽内设置两个腔室,使鲍鱼具有在两者之间来回爬动的活动空隙,充分符合鲍鱼的生活习性,在曝气盘曝气时鲍鱼可位于底部没有开设第二通孔的腔室内,以免在曝气时生活受到过分干扰,曝气后在开设第二通孔的腔室内进行透气并进食,该设置有效保证鲍鱼的活动性,有效提高鲍鱼品质及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鲍鱼养殖装置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鲍鱼养殖装置的养殖盘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养殖盘;11、养殖槽;12、遮光板;13、第一通孔;14、隔板;15、第二通孔;2、海藻养殖机构;21、立柱;22、支撑臂;23、网架;24、驱动机构;3、第一通道;31、磁铁;4、第二通道;5、固定脚;6、曝气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装置在养殖盘1的底部依次设置海藻养殖机构及曝气盘6,鲍鱼食物以海藻为主,同时采用曝气盘6,有效提高了鲍鱼的成活率。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鲍鱼养殖装置,包括养殖盘1、设置在养殖盘1上多条的养殖槽11以及设置在养殖槽11上的遮光板12,还包括设置在养殖盘1底部的海藻养殖机构2及设置在海藻养殖就下方的曝气盘6;
所述遮光板12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上至少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遮光板12沿长度方向设置隔板14,所述隔板14将所述养殖槽11分隔为两个腔室,其中一个所述腔室的底部开设第二通孔15;
所述海藻养殖机构2包括立柱21及设置在立柱21上的至少一个支撑臂22,所述支撑臂22上设置有网架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长航,未经黄长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