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7152.8 | 申请日: | 2015-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1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轩;欧阳明高;卢兰光;何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短路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并联电池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微短路现象进行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事故偶有发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多数安全问题都可以通过电气管理或温度管理等外部措施进行控制或缓解,然而,由微短路引起的热失控是所有安全问题中最为棘手难解的课题,它并不能通过现有的电气管理或温度管理等外部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缓解。
所谓微短路是指电池单体内部或电池单体正负接线端之间发生的微小的短路现象。在电池制作过程中杂质的混入、隔膜质量不达标、组成电池组极耳焊接时的焊接气泡、电池使用过程中极片的掉料或电池的挤压变形等均可导致电池微短路的发生。在电池发生微短路初期不会直接导致电池烧坏,但会引起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大、容量低等现象,并且在电池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展为大规模的短路现象,从而导致电池起火爆炸。
目前,电池微短路的发现和预测依然是电池安全问题中的一个难点。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将电池搁置一段时间后测试其压降的方法来检测电池是否发生微短路,这种方法不仅耗时耗力,可靠性低,而且不能及时地对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发生的微短路现象进行识别和检测,可能会使电池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微短路转换为大规模的短路现象,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电池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微短路现象进行实时检测和识别的电池微短路识别方法。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包括:
S1,提供一并联电池组,该并联电池组包括N个并联支路、一正极输出端以及一负极输出端,所述N个并联支路均通过所述正极输出端以及负极输出端向外输出电流,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一个电池单体,其中,N>1;
S2,在所述并联电池组中设置一闭环形连接导体,该闭环形连接导体与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有一连接点,该闭环形连接导体通过N个所述连接点同时与所述N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并形成一环形通路;
S3,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所述闭环形连接导体上设置一第一电流检测装置,在另一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所述闭环形连接导体上设置一第二电流检测装置;
S4,在该并联电池组运行过程中,该闭环形连接导体中有一自均衡电流IS通过,检测该自均衡电流IS,并设定一电流预设阀值,所述电流预设阀值为所述自均衡电流IS绝对值的3倍以上;
S5,在该并联电池组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所述第一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流IA和所述第二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流IB,当检测到IA和IB中任意一个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电流预设阀值时,判定该并联电池组发生了微短路。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包括:
S1,提供一并联电池组,该并联电池组包括N个并联支路、一正极输出端以及一负极输出端,所述N个并联支路均通过所述正极输出端以及负极输出端向外输出电流,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一个电池单体,其中,N为偶数;
S2,在所述并联电池组中设置一闭环形连接导体,该闭环形连接导体与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有一连接点,该闭环形连接导体通过N个所述连接点同时与所述N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并形成一环形通路;
S3,在所述闭环形连接导体上设置一电流检测装置;
S4,在该并联电池组运行过程中,该闭环形连接导体中有一自均衡电流IS通过,检测该自均衡电流IS,并设定一电流预设阀值,所述电流预设阀值为所述自均衡电流IS绝对值的3倍以上;
S5,在该并联电池组运行过程中,实时采集所述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流,当该电流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电流的绝对值大于所述电流预设阀值时,判定该并联电池组发生了微短路。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识别方法,包括:
S1,提供一并联电池组,该并联电池组包括N个并联支路、一正极输出端以及一负极输出端,所述N个并联支路均通过所述正极输出端以及负极输出端向外输出电流,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一个电池单体,其中,N>1;
S2,在所述并联电池组中设置一非封闭式连接导体,该非封闭式连接导体与每一所述并联支路均有一连接点,该非封闭式连接导体通过N个所述连接点同时与所述N个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电连接;
S3,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所述非封闭式连接导体上设置一电流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71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