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用自嵌式砌块及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66256.7 | 申请日: | 2015-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吴义锋;吕锡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A01G9/02;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 地址: | 214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立 堤岸 生态 修复 砌块 方法 | ||
1.一种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用自嵌式砌块,其特征在于:该自嵌式砌块是由扇形前冠和圆弧流线凹凸自嵌周边自然结合而成的柱状实芯体,其中左侧凹凸自嵌周边和右侧凹凸自嵌周边尺寸形状相匹配,即向前或向后交错一定距离后,左侧的凹凸自嵌周边和右侧的凹凸自嵌周边都能够相互吻合;在自嵌式砌块的尾部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锁插孔,在自嵌式砌块的中前部设置有锥形孔,连锁插孔和锥形孔均沿深度方向贯穿自嵌式砌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用自嵌式砌块,其特征在于:该自嵌式砌块是由多孔混凝土材料通过压制成型或振动成型制备而成的全面透水砌块,多孔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大于等于10MPa,孔隙率为15~30%,渗透系数为1.0~3.0cm/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用自嵌式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混凝土材料由42.5级以上水泥、15~25mm单粒径砾石、矿物外加剂和高性能减水剂按照水灰比0.2~0.3的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用自嵌式砌块,其特征在于:该自嵌式砌块的横截面为类鱼骨形,左右对称。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嵌式砌块进行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自嵌式砌块逐层铺装在堤岸基础之上,直至达到设计的堤顶高度;同层自嵌式砌块前后交错放置、通过左右侧的凹凸自嵌周边相互牵制,上下层自嵌式砌块压缝铺装、通过连锁插孔对齐,硬质聚甲醛棒插入上下相邻两块自嵌式砌块的对齐连锁插孔中进行连接,硬质聚甲醛棒的长度大于一个自嵌式砌块厚度、小于两个自嵌式砌块厚度;自嵌式砌块的扇形前冠朝向水体侧,锥形孔用作生态鱼礁或用于种植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立堤岸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浅水区域及水上区域的锥形孔内填充土壤,移栽或种播植物;水下区域的锥形孔用作生态鱼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62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