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处理的系统、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65124.2 | 申请日: | 201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4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冯征;吕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被叫端 主叫端 业务处理 业务时延 发送 地址信息 呼叫路由 模块呼叫 分配 迂回 呼叫 查询 查找 返回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处理的系统、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业务时延较长的问题。该系统主叫端MSC向被叫端HLR发送SRI,当被叫端HLR查询到被叫端ECG的地址信息时,向ECG发送PRI消息,ECG为被叫端分配第一MSRN,将分配的第一MSRN返回主叫端MSC,主叫端MSC向ECG发送携带第一MSRN的IAM,ECG根据第一MSRN查找被叫端CSCF模块,并通过查找到的CSCF模块呼叫被叫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被叫端HLR与ECG的交互,以及主叫端MSC与ECG的交互,实现注册在2G/3G网络的主叫端对注册在LTE网络的被叫端发起的呼叫,减少了呼叫路由的迂回,降低了业务时延。
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1110267302.1、申请日为2011年9月9日、发明名称为“一种业务处理的系统、方法及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处理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第二代移动通信(2nd Generation,2G)/第三代移动通信(3rdGeneration,3G)网络架构中,由电路域为移动用户提供语音业务。具体的,主叫端向被叫端发起呼叫时,先向主叫端对应的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发送被叫端的号码,主叫端对应的MSC根据被叫端的号码,向被叫端的对应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 Register,HLR)发送发送路由信息(Send Routing Infomation,SRI),查询被叫端的位置信息,也即查询被叫端对应的MSC,主叫端对应的MSC建立与查询到的被叫端对应的MSC的连接,实现主叫端与被叫端的语音通信。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架构中,由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IMS)域为移动用户提供语音业务。具体的,LTE终端通过LTE网络接入分组核心演进(Evolved Packet Core,EPC)网络,进而接入IMS域,由IMS域中的应用服务器(Aplication Server,AS)记录LTE终端的位置信息,实现语音通信时,根据AS记录的被叫LTE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语音通信。其中,对于LTE终端而言,存在单待LTE终端和双待LTE终端。单待LTE终端不能同时接入2G/3G网络以及LTE网络,只能接入其中的一种,也即单待LTE终端在同一时刻只能注册在2G/3G网络以及LTE网络中的一种。而双待LTE终端则可以同时接入2G/3G网络以及LTE网络,也即双待LTE终端在同一时刻可以既注册在2G/3G网络中,也注册在LTE网络中。
然而,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为2G/3G与LTE网络并存,对于注册在2G/3G网络中的终端,电路域中的HLR记录此时该终端对应的MSC,而对于未注册在2G/3G网络中的终端,电路域中的HLR只记录该终端上一次注册在2G/3G网络时对应的MSC,并不记录该终端此时注册在LTE网络中的位置信息。
因此,当主叫端通过电路域呼叫被叫端时,如果被叫端为双待LTE终端,则尚可以进行正常的语音通信。但如果被叫端为单待LTE终端,由于单待LTE终端在同一时刻只能接入2G/3G网络以及LTE网络中的一种,因此若此时该单待LTE终端注册在2G/3G网络中,则可以进行正常的语音通信,而若此时该单待LTE终端注册在LTE网络中,则会由于电路域中的HLR没有记录该单待LTE终端注册在LTE网络中的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呼叫,导致语音通信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5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