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3697.1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4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忠;王健一;刘锐;高飞;程涣超;赵志刚;刘雪丽;孙倩;遇心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G01R31/12;G01N33/28;G01N13/02;G01J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材料 相容性 特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及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该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设有测量孔和排气孔的容器;测量孔设置测量管,测量管内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推杆。在容器中放置绝缘固体材料并注满绝缘油,在测量管中注入绝缘油,在相应的环境温度及保持时间内即可测出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和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及方法,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一次性完成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的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的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电网建设已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运行中的电力设备不同材料之间是否能够保持稳定,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近年来出现一些因电力设备中氢气等特征气体不断增大的缺陷,甚至形成了家族性缺陷。由于设备的材料不相容而导致上述缺陷,在更换了其中的某种材料后的就可以避免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目前,对这种情况尚无标准方法进行测试。
检测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各材料之间是否保持稳定是相容性试验的主要目的,目前一般采用三口烧瓶,并参照ASTM_D_3455-2002施工材料与电气绝缘油的相容性试验方法,对绝缘油按比例浸入各种绝缘材料,经过高温等效热老化后考查油品各种指标以评定油品对各种材料的相容性。主要指标包括变压器油介损(90℃)、耐压、酸值、界面张力、色度五项指标,但不包括油中溶解气体的测试。
而产气特性目前一般采用气密性好的100mL注射器,并参照ASTM_D_7150-2005测绝缘液体的气体特性进行测试,是在低温(120℃),没有电力设备材料影响或电压作用下测试绝缘液体产气特性。
但是,分别参照ASTM_D_3455-2002和ASTM_D_7150-2005进行两次试验,不但造成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而且还具有以下缺陷。
1、ASTM_D_3455-2002所评估的5项指标中不含DGA,若方法和容器不变,增加DGA测试,其产气特性测试结果是不准确的,因为试验过程中连续或间歇的充氮保护会对生成的特征气体有一定的置换作用;并且一般的三口烧瓶无法保证良好的气密性,因绝缘油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ASTM_D_7150-2005未考虑电力设备材料的影响,100ml的注射器中仅精确保留40ml左右,按比例材料的量会因过小而存在加工困难,且材料在注射器内部会因磨损而破坏注射器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及方法,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并且可以一次性完成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的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试验。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检测固液材料相容性和产气特性的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体成型的设有测量孔11和排气孔4的容器1;所述测量孔11设置测量管2,所述测量管2内沿其轴线方向设置推杆3。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测量孔11的直径小于所述测量管2的内径,所述测量管2与容器1通过粘接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测量管(2)与容器(1)连接处设置密封橡胶圈(6)。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测量孔11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封隔板5,所述封隔板5的切面为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3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