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主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3636.5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8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礼;王春雪;石陆军;黄大年;刘顺安;苗淼;杨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轴式 无人 直升机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主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共轴式无人直升机由于无尾桨,依靠上下两旋翼共轴同速反转,使得其本身的结构紧凑、气动布局对称以及悬停效率高,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现有技术中,为实现同轴,一般将两中空轴内外相套;而同速反转则通过锥齿轮或行星齿轮系传动实现。这样的齿轮传动方案限制了无人机的整体尺寸。随着现代侦查探测等需求的发展,微型共轴式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但是,其主传动方案却一直限制了其体积和质量。现有的电动共轴式无人机主传动方案,一般由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内外两主轴,然后有各自的齿轮减速装置。这样不仅增加了体积和质量,而且,为了实现两旋翼完全同速,使得其控制系统要更精确复杂。而其他的采用齿轮传动的方案,都不可避免的拉长了传动链,限制了微型共轴式无人机的增加了体积质量。而且,齿轮传动存在的振动问题,也为微型无人机飞行和侦查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影响。
此外,共轴反转结构还应用在其他领域,例如鱼雷采用对转式螺旋桨提高稳定性和速度、采用对转式的钻头提高钻探开采效率、对转式搅拌机提高搅拌效率等。但是目前并没有一种可以简单通用的实现共轴反转的机构,都是通过设置两个电机或者添加齿轮传动等来实现,限制了共轴反转功能的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主传动结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主传动链长,传动不稳定,体积质量大的问题,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共轴同速反转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主传动结构包括上旋翼机构、下旋翼机构、变距控制机构、同速反转机构、梅花型联轴器、无刷电调、无刷电机、电池、主支撑架和起落架;
所述同速反转机构包括内轴、外轴、内套组件、外套组件和传动支架;所述内轴与外轴为中空轴,且同轴相套,所述外套组件与所述外轴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组件与所述内轴固定连接,所述内套组件和所述外套组件之间设置有通过传动支架定位的滚子,所述内套组件和外套组件均为偏心结构,所述滚子分别和外套组件的内环面及内套组件的外环面相切;
所述内轴上端与上旋翼机构固接,外轴上端与下旋翼机构固接,上旋翼机构和下旋翼机构共同提供升力;变距控制机构位于外轴和下旋翼机构之间,调节下旋翼的桨距;主支撑架有相互垂直的四个镂空端面;同速反转机构的传动支架底端面与主支撑架上端面重合,并通过螺钉紧固;内轴下端与无刷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梅花型联轴器固定连接;无刷电机的下端面固接于主支撑架的下端面;无刷电调固接于主支撑架的左侧端面控制无刷电机转速;电池固接于主支撑架的右侧端面对无刷电机充电;所述主支撑架的下端面与所述起落架固定连接。
所述外套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外套上盖、外套偏心区Ⅰ、外套同心区和外套偏心区Ⅱ;所述外套偏心区Ⅰ的外圈为直径为D1的正圆,内圈为直径为D2的偏心圆,偏心距为e,D1>D2+2e;所述外套上盖与外套偏心区Ⅰ形状及安装角度一致,外套上盖内圈直径小于外套偏心区Ⅰ内圈直径;所述外套偏心区Ⅱ与外套偏心区Ⅰ形状和尺寸相同,所述外套同心区外圈直径为D1,内圈直径为D2+2e,外套组件外侧开有键槽Ⅰ,所述外套偏心区Ⅱ和外套偏心区Ⅰ沿周向相差90°。
所述内套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的内套上盖、内套偏心区Ⅰ、内套同心区和内套偏心区Ⅱ;所述内套偏心区Ⅰ的内圈为直径为D3的正圆,内圈为直径为D4的偏心圆,偏心距为e,D4-2e>D3,且厚度与外套偏心区Ⅰ一致;所述内套上盖与内套偏心区Ⅰ形状及安装角度一致,所述内套上盖外圈直径大于内套偏心区Ⅰ外圈直径,且厚度与外套上盖一致;所述内套偏心区Ⅱ与内套偏心区Ⅰ形状和尺寸相同,且厚度与外套偏心区Ⅱ一致;所述外套同心区内圈直径为D3,外圈直径为D4-2e,且厚度与外套同心区一致;内套组件内侧开有键槽Ⅱ,所述内套偏心区Ⅱ和内套偏心区Ⅰ沿周向相差90°。
所述传动支架包括上支撑圈、导轨组件和下支撑架,其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上导轨Ⅰ、上导轨Ⅱ、下导轨Ⅰ、下导轨Ⅱ和导轨底座;
所述上支撑圈为两段对称的环状圆弧组成,每段圆弧的首尾分别固接于上导轨Ⅰ和上导轨Ⅱ的同侧外侧面,上支撑圈的下端面固接于导轨底座的上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3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