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材料、石墨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62341.6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9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市信瑞达石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A47J36/00;A47J27/00;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材料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质量轻、热扩散率、导热性好的石墨材料,及该石墨材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庭厨房用具材料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电饭锅、煮饭锅、煲汤锅、烤盘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房用具,现有技术中通产采用全铸铁制成,但是这种材料制成的厨具具有重量大、耐热范围小,热膨胀系数大,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小的缺点;也有使用陶瓷制成的厨具,虽然陶瓷厨具的热导率高且热膨胀系数小,但其耐热范围小,且只能明火加热且易破裂;另外还存在由高硼硅制成的所谓养生锅,虽然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但是其对热不敏感;以上材料的具体参数具体如下: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密度、高导热的石墨材料、及该石墨材料的应用。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材料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混合,将70份重量的沥青焦与30份重量的高温改质煤沥青混合,所述沥青焦的水分(W):≤1.0%;灰分(A):≤0.3%;挥发分(V):≤1.0%;所述高温改质煤沥青的水分(W):≤1.0%;灰分(A)≤0.3%;挥发分(V):45%-60%;
B、一次磨粉,将上述沥青焦与高温改质煤沥青的混合物通过磨粉机磨粉细化,并控制粉末粒径为12-18微米;
C、混炼,将完成磨粉细化的混合物在150℃-300℃的温度下搅拌并加热1.5-3小时,并在加热过程中进行多次轧片;
D、二次磨粉,对完成混炼的沥青焦与高温改质煤沥青混合物进行再次磨粉细化,并控制粉末粒径为8-15微米;
E、压制,将完成二次磨粉后的混合物放入模具内压制成形;
F、一次焙烧,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压制成型的混合物加热至1200-1600度,并保温30-60天;
G、浸渍,将完成一次焙烧后的混合物浸渍在中温煤沥青中,并以50℃-60℃/h的温升速度加热至300-500度,抽真空后保压处理;
H、二次焙烧,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热至1200-1600度,并保温30-60天;
I、墨化,以100℃/h的温升速度加热至3200℃,使粉末墨化。
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所述沥青焦的真密度(D)≥2.00g/cm3,粉末电阻(ρ)≤650μΩm。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改质煤沥青的软化点(SP)为100-110℃;且所述高温改质煤沥青中的喹啉不容物(QI)为7-12%,甲苯不容物(BI)为25-35%。
进一步的,在步骤F和步骤H中,温升速度均为100-200℃/h。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由上述方法生产的石墨材料,该石墨材料的密度为1.67-1.81g/cm3,所述石墨材料的灰分≤0.1%。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为4.8×10-6/K。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的热扩散率为87.5m^2/s。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的热导率为130w/m·k。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的抗压强度为35-63Mpa。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的抗折强度为22-33Mpa。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材料应用于电饭锅内胆、煮饭锅、煲汤锅或烤盘。
【3】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石墨,密度小、重量轻,灰份低、质量高,抗压和抗折性能好;由其制成的厨房用具重量轻,耐热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热扩散率和热导率高,传热快,且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石墨材料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材料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混合,将70份重量的沥青焦与30份重量的高温改质煤沥青混合,所述沥青焦的水分(W):≤1.0%;灰分(A):≤0.3%;挥发分(V):≤1.0%;真密度(D)≥2.00g/cm3;粉末电阻(ρ)≤650μΩm;所述高温改质煤沥青的水分(W):≤1.0%;灰分(A)≤0.3%;挥发分(V):45%-60%;软化点(SP)为100-110℃;且所述高温改质煤沥青中的喹啉不容物(QI)为7-12%,甲苯不容物(BI)为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市信瑞达石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平顶山市信瑞达石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23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硼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层连续石墨烯薄膜卷材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