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061961.8 | 申请日: | 2015-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6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游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为县环江铜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7B13/00 | 分类号: | B07B13/00;C22B7/00;C22B1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 地址: | 238355***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铜 颗粒 分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白铜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某些白铜具有特殊的电学性能,可以用作电缆的缆芯。如锰白铜,锰白铜经过高速拉丝后成为光纤电缆的纤芯,锰白铜还可以用作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的加热芯体。而这当这些电缆的绝缘层老化后,白铜材料作为可回收资源还可以进行回收。其中,从电缆中回收白铜颗粒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收方式。这种白铜颗粒回收方式一般都先将电缆绞碎后并碾轧使绝缘层碎裂并从白铜颗粒上脱落下来,然后进行筛分,由于白铜颗粒和绝缘碎裂的粒度大小不一,采用筛分的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且还容易造成白铜颗粒的损耗。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该装置在分拣过程中不受白铜颗粒和绝缘碎料粒度大小的影响,在分拣过程中不会造成白铜颗粒的损耗,分拣也较为彻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废料收集容器和白铜收集容器,其中,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循环传送带和驱动装置,主动轴和从动轴通过循环传送带连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带动循环传送带进行物料传送,循环传送带包括防护层和设置在防护层下方的吸力层;废料收集容器位于传送装置的传出端;白铜收集容器位于传出装置的下方,白铜收集容器的一侧设有刮料板;刮料板与白铜收集容器为可调固定,刮料板的顶端与循环传送带的带面贴合用于将循环传送带上吸附的白铜颗粒刮落至白铜收集容器中。
优选地,刮料板包括竖直部和设置在竖直部顶部的弯折部,弯折部的顶面与循环传送带的带面贴合,弯折部的底面与顶面之间设有夹角a,0°<a<15°。
优选地,弯折部上套装有橡胶套。
优选地,弯折部与竖直部相接处设为弧形。
优选地,白铜收集容器的一侧设有套筒,套筒上设有定位孔,刮料板通过竖直部与套筒的配合实现与白铜收集容器的可调固定。
优选地,竖直部的一侧设有多组凸块,多组凸块沿着竖直部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形成固定卡位,竖直部插入套筒内且与套筒的内壁贴合,竖直部通过固定卡位与定位孔配合并利用定位销实现与套筒的配合。
优选地,吸力层由吸镍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中,循环传送带包括防护层和设置在防护层下方的吸力层,混合有白铜颗粒和绝缘碎料的物料在经循环传送带传动过程中,白铜颗粒被吸附在循环传送带上,当循环传送带由上传送向下传送转换时,由于绝缘碎料不受循环传送带吸附,在转换过程中受惯性和重力作用会自动落入废料收集容器中,同时,当循环传送带行走至刮料板位置时,吸附在循环传送带上的白铜颗粒受刮料板的作用被刮落至白铜收集容器中,从而实现白铜颗粒与绝缘废料的分离。本发明结构简单,在分拣过程中不受白铜颗粒和绝缘碎料粒度大小的影响,分拣效果好,白铜颗粒的损耗小,且该装置制作成本和生产成本较低,耗能较小,同时整个分拣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白铜颗粒分拣装置,包括:传送装置、废料收集容器4和白铜收集容器5,其中,传送装置包括主动轴1、从动轴2、循环传送带3和驱动装置,主动轴1和从动轴2通过循环传送带3连接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带动循环传送带3进行物料传送,循环传送带3包括防护层31和设置在防护层31下方的吸力层32,吸力层32由吸镍材料制作而成,可以吸附含有镍元素的白铜颗粒;废料收集容器4位于传送装置的传出端;白铜收集容器5位于传出装置的下方,白铜收集容器5的一侧设有套筒51,套筒51上设有定位孔。
白铜收集容器5的一侧还设有刮料板6,刮料板6包括竖直部61和设置在竖直部61顶部的弯折部62,其中,竖直部61与弯折部62相接处设为弧形,弯折部62的顶面621与循环传送带3的带面贴合,弯折部62的底面622与顶面621之间设有夹角a,0°<a<15°;弯折部62上套装有橡胶套7;竖直部61的一侧设有多组凸块8,多组凸块8沿着竖直部61的竖直方向等间距分布,相邻的两个凸块8之间形成固定卡位,竖直部61插入套筒51内且与套筒51的内壁贴合,竖直部61通过固定卡位与定位孔配合并利用定位销实现与套筒51的配合固定,从而实现与白铜收集容器5的可调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为县环江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无为县环江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19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花菇在线分选系统
- 下一篇:防堵筛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