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1957.1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8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翟丽;张新宇;李广召;董明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交流 电机 逆变器 功率 回路 传导 电磁 干扰 仿真 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交流电机逆变器功率回路的传导电磁干扰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包括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W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
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逆变器功率模块、滤波电容模块、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电机模块、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大地模块、正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负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正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负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直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U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V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W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三相交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
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和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的连接方式为:
线缆模型仿真模块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8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中的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线缆模型仿真模块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3D模块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29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中的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线缆模型仿真模块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0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中的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线缆模型仿真模块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1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中的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线缆模型仿真模块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3D模块通过协同仿真路径N32生成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中的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
功率回路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中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33与功率回路控制信号数据模块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N34与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控制端C相连;
逆变器功率回路仿真模块的连接方式为:
电源模块的正极通过动力线N1与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源模块的负极通过动力线N2与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正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7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负极直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8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的正极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5与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滤波电容模块的负极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6与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正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9与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正极端A相连,功率模块负极引线电感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0与逆变器功率模块的负极端B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U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1与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V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2与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W相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3与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U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4与电机模块的U相输入端相连,V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5与电机模块的V相输入端相连,W相交流动力线缆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动力线N16与电机模块的W相输入端相连,电机模块的对地端通过连接线N17与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机模块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18与大地模块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对地端通过连接线N19与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控制模块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0与大地模块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正极端A通过连接线N21与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正极端A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2与大地模块相连,逆变器功率模块的负极端B通过连接线N23与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模块负极端B对地电容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4与大地模块相连,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2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3与动力线N1相连,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5、N27与大地模块相连,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的输入端通过连接线N4与动力线N2相连,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的输出端通过连接线N26、N27与大地模块相连,正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串联在正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内部,负极人工电源网络电压监测模块串联在负极人工电源网络模块内部,正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动力线N1上,负极直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动力线N2上,直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连接线N27上,U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动力线N14上,V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动力线N15上,W相交流动力线缆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N26上,三相交流动力线缆共模电流监测模块串联在连接线N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19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研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会发光的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