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含γ‑氨基丁酸辣木产品及其加工工艺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060639.3 申请日: 2015-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4687060B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赵明;田洋;盛军;王宣军;吕才有;马燕;段双梅;万晶琼;苏小琴;赵恒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主分类号: A23L33/105 分类号: A23L33/105
代理公司: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代理人: 陈左
地址: 650201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富含 氨基 丁酸 产品 及其 加工 工艺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富含γ-氨基丁酸辣木产品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γ-aminobutyric acid,GABA)(分子式为C4H9NO2)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神经传递、改善脑机能、增强记忆、抗焦虑、治疗癫痫、控制哮喘、调节激素分泌、防止肥胖、促进生殖、活化肝肾、改善神经细胞性老年痴呆、缓解脑血栓、缓解脑动脉硬化造成的头疼、减轻耳鸣等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饲料等领域(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茶叶,2014,40(3):129~133)。日本厚生省、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承认GABA为食品添加剂。2009年,中国卫生部批准GABA为新资源食品,可在乳制品、软饮料、巧克力、调味品、烘焙食品和酒饮料中添加应用(新资源食品-γ-氨基丁酸(GABA)的研究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5),119-123)。总之,作为一种天然存在食品级的对人体和动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富含GABA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GAB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植物富集法等。化学合成法成本高产率低,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危险有毒溶剂,而且存在化学成分残留,因此使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微生物发酵法是以谷氨酸或其钠盐(谷氨酸钠)或富含谷氨酸的物质等为原料,利用酵母菌、乳酸菌和曲霉菌等食品安全级微生物发酵生产GABA或富含GABA食品。

植物富集法是利用在应对外界刺激时,植物内源GABA含量增加的原理,通过厌氧处理、浸泡处理、红外线照射、低温冲击、叶面喷施等技术处理植物增加GABA含量,以加工富含GABA的食品(γ-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及富集的研究进展,农产品加工,2012(1):40-43;γ-氨基丁酸的制备方法与含量测定研究进展,食品工业科技,2014,35(3):351-356)。

应用谷氨酸溶液浸泡、厌氧处理、红外线照射、低温冲击等物理方法处理植物,加工富含GABA的食品,具有天然、安全与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研究与报道。1983年,日本学者Tsushida和Murai发现充氮处理鲜叶加工的茶叶产品富含GABA(Conversion of Glutamic Acid to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n Tea Leave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Biological Chemistry).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1987,51(11):2865-2871)。

目前,已经有中国发明专利以茶鲜叶(发明专利02114156.8、200310109054.3、201110020741.2、201210351271.2、201210426578.4、201110057227.6、201010240090.3、200710134836.0、201210113018.3、200810123998.9、201110007686.3、201010019348.7、201010140758.7、201210489972.2、200910233308.X、200910233307.5、201210427205.9、201010301134.9、201310000993.8、201210541916.9、200910155399.X)、桑叶(200810121995.1)、果实(200680035339.9)、绿藻(201210063639.5)、苦荞麦(200410060014.9)、咖啡生豆(201280006496.2)、蕨菜(200810218487.5)和檀香叶(201210257270.1)为原料,通过谷氨酸溶液浸泡、厌氧、红外线照射等处理,加工富含GABA的食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未经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606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