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来源于胎盘的贴壁细胞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58657.8 | 申请日: | 2010-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2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扎米·阿贝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拉里斯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5/073 | 分类号: | C12N5/073;A61K35/50;A61K35/54;A61P21/00;A61P25/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健 |
| 地址: | 以色***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胎盘 细胞 及其 疾病 治疗 中的 应用 | ||
提供了通过给予需要其的受试者来源于胎盘的贴壁基质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疾病包括:骨骼肌缺陷、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心肌梗塞。还提供了其中将所给予的贴壁基质细胞在2维或3维生长条件下培养的方法。也提供了其中所给予的细胞中的至少70%贴壁细胞来自于胎盘的母体或胎儿部分的方法。
本申请是2010年11月29日提交的题为“来源于胎盘的贴壁细胞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201080054298.4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9年11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272,985 号和2010年8月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71,459号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其一些实施例中,涉及来源于胎盘的贴壁细胞(粘附细胞, adherentcell)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间充质基质细胞(MSC)在各种医学应用包括损伤器官例如脑、心脏、骨骼和肝脏的组织修复以及支持骨髓移植 (BMT)中的治疗潜力。间充质基质细胞,一种从例如骨髓、脂肪组织、胎盘和血液中获得的异种细胞群,基于各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影响,能够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例如网状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成骨前体细胞。因此,在再生医学中已对作为建造用于修复损伤或取代病理组织的新组织如骨骼、软骨和脂肪的基础以及遗传性疾病和获得性疾病的治疗方法的间充质基质细胞进行了广泛研究[Fibbe and Noort,Ann N Y Acad Sci(2003)996:235-44;Horwitz et al.,Cytotherapy(2005)7(5):393-5;Zimmet and Hare,Basic Res Cardiol(2005)100(6):471-81]。此外,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多向能力、其简单的分离和培养、及其高离体扩增潜能使其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工具[Fibbe and Noort,supra;Minguell et al,Exp BiolMed(Maywood)(2001)226(6):507-20]。
最新出现的资料表明间充质基质细胞逃脱了同种异体反应细胞的识别,并且被认为是免疫豁免的[Le Blanc et al,Exp Hematol(2003)31(10):890-6]。因为具有低免疫原性,所以间充质基质细胞不被患者的免疫系统排斥,因此认为不要求做人白细胞抗原配型。
来源于胎盘的间充质基质细胞呈现许多对从其他组织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基质细胞来说是常见的标记物,例如CD105、CD73、CD90和CD29,并且没有造血细胞、内皮细胞的和滋养细胞-特异性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在适当条件下培养来源于胎盘的间充质基质细胞,已实现脂肪形成、骨形成、和神经元分化[Yen et al,Stem Cells(2005)23(1):3-9]。此外,已显示从胎盘中分离并在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基质细胞与间充质基质细胞类似,是免疫豁免的[Li et al,Cell Res(2005)15(7):539-47]。因此,胎盘提供不会引起伦理学争议且易于获得的、用于实验应用和临床应用的间充质基质细胞的来源 [Zhang et al,Exp Hematol(2004)32(7):657-64]。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来源于胎盘的纯化的贴壁细胞群、由本文中所述的可用于治疗可以收益于细胞或器官移植的疾病的任何贴壁细胞群所制备的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a)。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贴壁细胞包含选自CD73、CD90、CD29、 CD105和D7-fib的阳性标记物表达;亦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贴壁细胞表达CD73、CD90、CD29、CD105或D7-fib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拉里斯坦有限公司,未经普拉里斯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8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