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储物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7711.7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0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汤克勤;杨忠永;杨志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7/04 | 分类号: | B60R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储物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储物盒。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功能件越来越多,储物盒作为汽车内部的一个功能件,从广义上来说目前功能也不只单纯的用于储物,还可以兼顾布置点烟器、12V电源、USB接口等零件。现有的储物盒可分为敞开式储物盒和带盒盖的储物盒,敞开式储物盒比较简单,带盖的储物盒相对比较美观,但相互配合的零件比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对制造和装配要求也相对较高,于是需要尽可能提供一种美观、实用、制造和装配简单,同时节约成本的带盖储物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盒盖的汽车储物盒,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便于操作。
本发明所述汽车储物盒,包括盒体、盒盖和面板,在盒体的一端设置有储物斗,在盒体内侧壁的左、右侧的上部均开设有滑槽,盒盖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滑槽中,与滑槽滑动配合,实现盒盖的开启和关闭,所述面板扣合在盒体上,并与盒体定位连接,面板与盒体上储物斗位置对应处开设有开口。
进一步,盒盖左右两侧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凸块,盒盖通过凸块与滑槽接触与滑槽滑动配合,并在盒盖端部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在盒体内侧壁左、右侧滑槽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卡舌,在盒盖左右两侧侧面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卡舌相适配的凸台。
进一步,在盒体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凸柱,面板通过凸柱与安装座螺钉连接安装在盒体上。
进一步,在面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卡接的卡扣。
开启盒盖时,在位于盒体储物斗那端的卡舌作用下,会受到一定阻力,当盒盖上对应凸台越过该卡舌后,阻力减少,当滑动一段距离,盒盖打开至最大位置时,另一凸台需越过其对应卡舌,此时会受到一定阻力,越过卡舌后,阻力减少,说明盒盖已经打开到位。关闭盒盖过程同理。
本发明所述汽车储物盒,盒体自身已经集成滑轨功能,不需要再增加零件设置滑轨,储物盒盖安装在滑轨中即可来回滑动,实现盒盖的开闭,其结构简单可靠,节省了成本。盒体和面板组装成一个整体后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不同的地方,位置比较灵活。此外,盒盖上下侧设置有凸块滑槽滑动配合,减少了接触面,避免了在滑动过程中摩擦力过大,方便了操作。增加的凸台与卡舌的配合,即加强了操作手感,又实现了盒盖的限位。另外储物盒体可以设计成储物槽,或者是在储物盒体内开孔,安装12V电源、点烟器、USB接口等零件,只需要更换储物盒体就可以储物或布置电器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盒盖关闭时);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盒盖开启时);
图3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2中沿CC线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该汽车储物盒,包括盒体1、盒盖2和面板3,在盒体1的一端设置有储物斗14,1在盒体1内侧壁的左、右侧的上部均开设有滑槽11,盒盖2的端部上表面设置有手柄23,其左右两侧位于所述滑槽11中,其左右两侧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四只凸块21,通过凸块21与滑槽11接触与滑槽11滑动配合,实现盒盖2的开启和关闭。在盒体内侧壁左、右侧滑槽11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卡舌12,在盒盖2左右两侧侧面的端部分别设置有所述卡舌12相适配的凸台22。所述面板3扣合在盒体1上,面板与盒体上储物斗位置对应处开设有开口。在盒体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座15,面板3的下表面设置有凸柱32,凸柱32与安装座15螺钉连接,使面板3定位安装在盒体1上。在面板3上设置有用于与车身卡接的卡扣31。
使用时,以开启盒盖为例:在位于盒体储物斗14那端的卡舌12作用下,盒盖开启时会受到一定阻力,当盒盖上对应凸台22越过该卡舌12后,阻力减少,滑动一段距离至盒盖打开最大位置时,另一凸台22需越过其对应卡舌12,此时盒盖会受到一定阻力,凸台22越过卡舌22后,阻力减少,挡块13阻挡盒盖继续滑动,说明盒盖已经打开到位。盒盖关闭的过程可参照盒盖的开启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7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