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057517.9 | 申请日: | 2015-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15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丰;王海;王永;仲佳;姚金明;石娜;高东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张建成 |
| 地址: | 2501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地图 框架 数据 更新 方法 | ||
1.一种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待更新电子地图框架数据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导入数据库中,形成电子地图框架数据库;
(2)将数据库中待更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注册为基版本;
(3)基于电子地图框架数据的基版本为每个分布式客户端用户建立相应子版本,初始子版本的内容与基版本相同;
(4)每个分布式客户端用户加载各自子版本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和地图影像,并以地图影像作为数据更新的参考底图;
(5)为每个用户合理分配工作区域,并界定每个工作区域的边界;
(6)客户端用户对跨工作区要素编辑,解决多用户、多版本编辑产生的要素冲突,将经过跨工作区要素编辑后的子版本整合至基版本,形成新版本;
(7)客户端用户根据加载的地图影像,对新版本进行本工作区要素编辑,并将所编辑的要素信息进行记录;
(8)客户端用户提交其阶段性编辑信息,汇总到电子地图框架数据库中;
(9)将所有客户端用户提交的数据汇总,对电子地图框架数据库进行维护,并按用户重建版本,然后重复步骤(4)-(8),直至形成最终成果数据;
(10)使用最终成果数据中记录的信息,实现更新内容的统计、作业人员工作量核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作为数据更新的参考底图为全工作区域覆盖的影像,非分块影像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更新的参考底图是WMTS类型影像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包括如下步骤:判断所述跨工作区要素所跨工作区域数,如果为两个,则进入步骤(6.2);如果大于两个,则进入步骤(6.1);
(6.1)对于跨多个(多于两个)工作区域的地理要素,指定专人使用特定版本进行编辑处理,将编辑后的子版本整合至基版本,形成新版本,并重建各子版本;
(6.2)对于跨两个工作区域的地理要素,在新建子版本下,客户端用户分别针对各自负责工作区域的某一侧边界的要素进行编辑处理,将编辑后的子版本整合至基版本,形成新版本,并重建各子版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库基于空间数据库版本技术可进行多用户、多版本、多并发在线编辑,并可自动记录更新内容,编辑过程无需进行数据的分割和接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7)中还包括新增、修改信息存储在要素类本身记录中,删除信息通过建立专门的删除表进行存储,并且可以与编辑过程中的“撤销”、“重做”操作进行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包括如下步骤:
(9.1)用户将工作区域内建立的新增表和删除表按照地理要素对应的关系整合到基表中,即对版本数据进行压缩;
(9.2)进行空间数据库索引重建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9)中还包括对成果数据的压缩,压缩时根据编辑信息的条数或者时间进行压缩,设定阈值k,当编辑条数超过k时,对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进行压缩;或者设定时间t,达到时间t时,就对地理空间框架数据进行压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地图框架数据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0)中,利用记录信息实现更新要素提取、统计、分析以及作业人员工作量核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未经山东省国土测绘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75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体动作的标注方法
- 下一篇:多源信息应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