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厚壁管道对接焊缝中心曝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54907.0 | 申请日: | 2015-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69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华;曾昭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华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罗伟添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对接 焊缝 中心 曝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厚壁管道对接焊缝中心曝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电力建设安装工程中,壁厚超过35mm的高压厚壁管道应用越来越广泛,射线检测是检测厚壁管道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此类检测对象,因管径不大,加上工程实际中的管道弯弯曲曲,弯头、三通、阀门、连头等很多,工作人员无法进入管道,只能采用双壁单影的透照方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射线探伤的难度。如果采用X射线双壁单影透照,透照厚度不超过70mm,探伤效率极低,无法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另外由于X射线机在探伤中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因此设备的故障率极高,这些原因使得X射线机无法单独完成厚壁管道焊口的射线探伤。考虑到γ射线源透照厚度大、穿透能力强、设备故障率低等优点,现也经常采用γ源双壁单影进行检测,根据以往的探伤经验,对于透照厚度T≥20mm-25mm时,选用源强50ci左右,当T≥25mm-30mm时,选用源强65ci左右,当T≥30㎜-40㎜时,选用源强80ci左右。这样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检测时间还是较长,二是检测灵敏度较差,三是安全防护距离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壁管道对接焊缝中心曝光装置,其能大幅度缩短射线检测时间,提供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射线检测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厚壁管道对接焊缝中心曝光装置,包括用于导引γ射线探伤机的输源管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由第一直管、弯管和第二直管依次连接构成,第一直管的自由端位于厚壁管道的对接焊缝的几何中心,第二直管的自由端穿出于所述厚壁管道的预设通孔。
优选的,第一直管的延长线与第二直管的延长线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弯管的弧长为四分之一圆周。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每一卡槽上卡接有一用于与厚壁管道的内壁接触的定位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优选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均为伸缩管。
优选的,所述预设通孔为仪表孔或三通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将厚壁管道的双壁单影透照工艺改为单壁中心透照,通过弧形管的设置,能够有效将γ源输送至焊缝中心的位置曝光,能够大幅缩短曝光时间,提高γ射线作业效率和检测灵敏度;弧形管的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均为伸缩管,使用范围更广;预设通孔为厚壁管道上现有的仪表孔或三通口,不再需要额外开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γ射线探伤机;11、输源管;2、弧形管;21、第一直管;22、弯管;23、第二直管;3、厚壁管道;4、对接焊缝;5、预设通孔;6、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厚壁管道对接焊缝中心曝光装置采用单壁中心透照的方式,其包括用于导引γ射线探伤机1的输源管11的弧形管2,弧形管2由第一直管21、弯管22和第二直管23依次连接构成,第一直管21的自由端位于厚壁管道3的对接焊缝4的几何中心,第二直管23的自由端穿出于厚壁管道3的预设通孔5,通过弧形管2的设置,能够有效将γ射线探伤机1的γ射线源通过输源管11输送至对接焊缝4的中心位置曝光,能够大幅缩短曝光时间,提高γ射线作业效率和检测灵敏度。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直管21的延长线与第二直管23的延长线相互垂直,第一直管21的延长线与第二直管23的延长线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采用其他合适的角度;优选弧形管2的截面均为圆形,弧形管2的内径稍大于输源管11的外径,方便输源管11顺利穿过。弯管22的弧长优选为四分之一圆周,弯管22的曲率半径大小确保输源管能顺利穿过。
预设通孔5为厚壁管道3上现有的仪表孔或三通口,不需要为了配合本实施例的装置使用而额外特地开孔,在一定程度了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华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华泰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4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