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4572.2 | 申请日: | 2015-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韩玉国;周玥;张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生植物 植被 水体 净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水体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植物净化在治理水体环境和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在利用植物进行水体治理和净化过程中,通常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没有充分考虑待净化水域周边环境和植物对水体净化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得水体净化不够全面综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全面综合的对待净化水域的水体进行净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
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在待净化水域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所述滨岸植被包括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所述灌木包括月季和连翘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旱生草本植物包括狼尾草和南荻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包括:
获取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
利用所述滨岸植被生长特征数据和水体净化数据与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进行分析匹配确定滨岸植被种植参数;
根据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
优选的,所述滨岸植被种植参数包括滨岸植被宽度、株距行距、滨岸植物组合方式和滨岸植物配置比例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灌木和旱生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5:5~8。
优选的,所述旱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滨岸靠近待净化水域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滨岸信息包括滨岸土壤信息、滨岸气候信息和滨岸地形信息,所述滨岸土壤信息包括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含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信息包括水体质量信息和水体环境信息,所述水体质量信息包括水体pH值、硝氮含量、氮含量、磷含量、氧溶解度、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中的至少一项,所述水体环境信息包括水体温度、水体光照和水体上方风力中的至少一项。
优选的,所述水生净化植物的种植覆盖度为20%至40%。
优选的,所述水生净化植物的种植覆盖度为30%。
优选的,当所述水生净化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时,所述挺水植物种植比例为3~4,所述浮水植物种植比例为1~3,所述沉水植物的种植比例为2~4。
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包括芦苇、香蒲和菖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浮水植物包括浮萍,所述沉水植物包括金鱼藻和菹草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通过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并根据所述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在待净化水域滨岸种植滨岸植被,在待净化水域浅水区种植水生净化植物,能够利用滨岸植被生长吸收滨岸土壤和地表径流中的营养物质,对水体进行净化,并利用水生净化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实现待净化水域与滨岸的协同净化,充分考虑到滨岸生态对水体净化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有效的对水体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的滨岸植被种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的水生净化植物种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的滨岸植被与水生净化植物种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利用水生植物与滨岸植被的水体净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待净化水域的滨岸信息和水体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0545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盐水站再生废水零排放技术
- 下一篇:MBBR反应器